老宅
到了下午,小妹見大寶都沒有來,只好過來看看宋佳琪十二歲,上完小學就沒有再上了。
她還算好的,能上完小學,村裡別的女孩子想都別想。
“三哥,三嫂,你們幹啥呢?”
“打掃衛生,想著在家裡養傷,頭雖然有些疼,做不了重活,但是在家裡打掃衛生還是能行的。”
“哎呀,你們頭上的傷那麼重,還沒有好,家裡打掃衛生咋不叫我呢。”
“小妹,我們能做,你來有事?”
“沒事,我就是看看大寶,今天他一天都沒有過去。我擔心過來看看你們。”
“沒事,他跟著我們一去搞衛生。”
“沒事我就回去了。”
“好。”
小姑娘不大,但是很勤快,和三哥關系最好,在她心裡三哥最疼她。自己能讀書都是三哥給爭取的,三哥還想供她上初中的,可是她不想給三哥增加負擔,一直不願意去。
宋佳琪回到老宅,大哥也住這兒,只是主屋是二老和宋佳琪住的,他們也是有分開鍋火分開吃飯。二老坐在屋簷下,見到閨女回來,宋老爹宋有福吧嗒煙杆幾下,在門檻上敲打幾下,看來是煙杆不好用了,用的時間太長,“你三哥三嫂好些了沒有?”
宋老爹很關心小兒子,都說大孫子么兒子,都是老爺子的命根子,要不是老傳統老人分家要跟著長子,他早就跟著小兒子了。老大和老二都不錯,就是太老實,腦瓜子不活絡,一點也不像他的兒子。小兒子腦瓜子活絡,小兒媳人也很好,一個村的孩子,知根知底。家裡底子也厚實,不需要小兒媳搭把手幫忙。還能幫著小兒媳一些。當初要不是小兒媳自己看上了自家小兒子,還輪不到他家呢,求親的大把。說來說去還是自己小兒子有本事。
“爹,三哥三嫂都很好,他們在家裡搞大掃除,說頭還有點疼,也不能光躺著,起來做點事情。”
“那就好,我過去看看。”
宋老爹揹著手,朝隔壁的隔壁小兒子家裡走去。
看著是隔壁不遠,但是也有一裡路,西北是也是地廣人稀,大家住的都不是很近。三個兒子都挨著,但是都有一小段距離,院子都是挺大的。
宋老爹過來的時候,宋洪兵,孟紅梅,大寶三人在院子裡面坐著,忙碌了大半天確實有點累。
“爹,你怎麼來了?”
“沒事出來溜溜,看看你們。”
“正好,我也有事和爹你說說。”
“啥事,這麼嚴肅。”
“前幾天我從省裡回來的時候,聽說要辦農業合作社,一個村集體勞作,平均分配,按人頭和出工的時間和勞動量結合起來分配糧食,我們這裡估計也快了,家裡這一季收獲的糧食千萬別賣,還有要置辦的東西現在趕快置辦,以後實行統購統銷麻煩的很。”
“嗯,我交代你大哥二哥,免得他們也賣了,我們種什麼好。”
“爹,我想過了,我們這裡不缺水,把旱地也改成水田,今年都種水稻,我明天開始就育秧苗,你們都我一起育好秧苗,這一季收獲以後,再種一季玉米,稻穀的産量高過小麥,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我沒有意見,我現在過去和你哥他們打個招呼,免得又傻傻的什麼也不知道。”
西秦省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種水稻,他們這裡也不是最適合的,有少量的水田,太平村的水田也不多,大部分都是一季小麥一季玉米輪種的,現在産量都不高,小麥就更不高,前些年還出現過小麥畝産八十幾斤的事。現在最高的時候畝産最高也沒有過兩百七十斤,小麥的産量著實低。
水稻的産量稍稍高點,畝産有個三百多斤接近四百斤,偶爾風調雨順還能有四百多斤的時候,不過機會比較少,還得精心伺候著。
這時候還沒有規定養殖家禽的數量,紅梅打算養三頭豬,幾十隻雞,養上幾頭羊,到了年底自家有什麼大筆收入,也是說的過去的。
宋有福一大家開始忙碌起來,改地為水田,孟紅梅孃家也知道了,跟著忙碌起來,改好的就開始潑糞,灌水,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