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二 華野挺進蘇豫皖
華野挺進豫蘇皖,中原解放連成片
陳賡粟裕並肩戰,逼蔣撤兵大別山。
1947年9月11日,中央指示西線兵團:“在黃河、淮河、運河、平漢之間建立根據地,協助劉鄧、陳謝創造鄂豫皖與鄂豫陝兩大根據地,協助饒、黎、譚保衛山東根據地,協助蘇中、蘇北恢複根據地。”“你們處在上述四大根據地之間地帶,你們的勝利有重要意義。”
豫皖蘇邊區,是指隴海路以南,淮河以北,運河以西,平漢路以東地區,面積約6萬平方公裡。西兵團挺進的任務,是不斷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縮小國民黨統治區,擴建新解放區,向南與劉鄧野戰軍,向西與陳謝集團聯系,使中原幾塊解放區連成一片。
9月26日開始,華野各縱隊活動在隴海路以南,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到1974年11月初殲滅國民黨地方武裝一萬多人,攻克杞縣等24座縣城,重要集鎮數十處,建起25個民主縣政府,建立三個軍分割槽。至此,整個中原戰局得到了扭轉,陳粟大軍外線出擊的架勢已全部拉開,並與劉鄧大軍的行動相呼應,形成了三路大軍經略中原的戰略局面。人民解放軍已全國轉入戰略進攻,國民黨軍由重點進攻轉為全面防禦。
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的進攻,打亂了國民黨的中原防禦。白崇禧調集了33個旅的兵力,向大別山的劉鄧實行全面圍攻,同時用11個旅對付陳粟大軍,用22個旅守備龍海、平漢兩線要點。粟裕說:“我們應將兵力集中於國民黨控制的龍海和平漢兩大鐵路幹線附近地區。”
從12月11日,陳粟、陳謝兩路大軍殲敵4、5萬人,破路400餘公裡,斬斷了平漢路南段,奪取了國民黨屯兵基地許昌,漯河、駐馬店等重要城市,並再次破擊了隴海路,孤立了河南省政府開封,嚴重威脅了國民黨戰略指揮中心鄭州,打亂了國民黨在中原的戰略部署,使國民黨圍攻大別山的計劃未能實現。同時使豫皖蘇、鄂豫皖、鄂豫陝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與劉鄧大軍靠攏在一起,創造了華中兵力打大仗的成功戰例,並為進一步華中兵力打大仗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