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 山東大捷沙土集
敵人重點攻山東,七月分兵東西征。
我軍進攻沙土集,殲滅敵人顯神通。
毛主席複電:“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戰區戰績最大的軍隊,七月減員較多,無損大局。希你們盡快趕至魯西南,統一指揮西兵團各縱,配合當地地方兵團,完成中央付給我華東軍的偉大任務。我相信你們能完成這種任務。”
1947年5月,蔣介石為挽救山東戰局,啟用了日本戰犯岡村寧次為顧問,在南京、徐州多次召開軍事會議,檢討戰局,研究對策,提出了“並進不如重疊,分進不如合擊以三、四師重疊,互動前進的作戰方針”。任命範漢傑為魯中前線指揮,重新組建進攻兵團,將9個師24個旅,調集在萊蕪至蒙陰不及50公裡的正面,擺成方陣,加以炮兵、工兵及戰備物資,準備發動進攻。
陳粟為策應晉冀魯豫野戰軍的行動,切斷津浦路,襲擊國民黨後方,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打破敵人對山東的進攻,決定立即執行提出的三路分兵方針。1、陳士榘、唐亮率領第三、八、十縱隊先向博山地區,而後向魯西南挺進。2、葉飛、陶勇率第一縱隊及已南下的第四縱隊向魯南挺進。3、野戰軍指揮部率第二、六、七、九縱隊和特種兵縱隊集結在沂水至悅莊公路兩側各以少部兵力抗擊東犯之敵,主力待機出擊。
時間緊,7月1日,各部隊開始行動。這就是華野的七月分兵。
華野的外線出擊,迫使蔣介石不得不改變東攻西守的作戰方針,這樣國民黨在魯中的兵力被調動,被打散。企圖在魯中擊破華東野戰軍主力的計劃逐告破産。
華野組織南麻、臨朐兩戰役,對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的戰略進攻和東野戰軍的外線作戰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主客觀的許多因素,未能實現預定戰役的決心,雖殲敵1、8萬人,而自身傷亡2、1萬人,打成消耗戰。
8月30日,毛主席給陳粟發來一份“絕密”電報:“目前中心環節是在龍海南北積極行動,殲擊及抓住5軍57師,攻佔一切薄弱點,直接援助劉鄧------劉鄧有不能在大別山立腳之勢,務望嚴令陳唐積極殲敵,你們立即渡河,並全力配合劉鄧。”
於是,陳粟向陳唐發電,並發一號命令,規定各部隊的渡河日期及戰鬥行動。要求4號渡河完畢,5號在鄂城附近集結。6號完成在沙土集南北的戰役佈局。
7日,57師進到鄆城西南皇姑庵附近,粟裕下令發起進攻,令三、六縱隊由北向南,四、八縱隊由南向北,實施南北夾擊。
8日下午,向沙土集發起總攻,到9日淩晨3時,攻堅戰鬥勝利結束。計殲敵近萬人,生浮中將師長段霖茂等以下7500餘人。繳獲火炮20餘門,輕重機槍數百挺,還有大批彈藥和物資。我軍傷亡3300餘人。
11日,來電:鄆城沙土集殲滅57師全部之大勝利,對於整個南線戰局發展有極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