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十一 吸打敵援
吸打敵援
神頭嶺前,吸敵打援,縱深設伏,牽敵入圈,
槍打敵頭,屁股炸翻,刀矛刺胸,妙法無邊。
1938年山西戰局日趨緊張、激烈。2月,日軍大本營,決心改變戰略部署,首先集中兵力解決華北問題。日軍的總兵力增加到11個半師團。`
劉伯承對李達參謀長說:“總部令我師進攻東陽關至潞城一線敵人,我打算襲擊黎城,吸引潞城和涉縣的敵人出援而予以伏擊。”
兵力部署是:以769團為左翼隊,其一部於16日拂曉前襲擊梨城。主力則伏擊涉縣出援之敵。以第386旅三個團為右翼隊,在神頭村附近伏擊潞城出援之敵。
劉伯承在現地偵察回來的路上說:“這次採用‘吸打敵援’戰術,襲擊是手段,伏擊是目的。要讓大家知道這種戰術重點在打援。其關鍵是吸引地點的選定,要透過偵察和分析,判斷敵人的佈防系統,找敵人十分愛護的環節,這個環節就是我們吸援的地點。梨城就符合這個原則。”
3月16日4時,769團第一營按計劃,一舉襲入梨城城關,日軍一時情況不明,在盲目還擊的同時,向相鄰據點求援。
涉縣的敵人狡猾,和伏擊部隊剛一接觸,就慌忙的退回去了。
潞城之敵第十六師團輜重部隊林清隊和第一0八師團輜重部隊展尾隊,以及自衛隊,騎兵共1500餘人,隨帶騾馬1000餘匹,出城向梨城增援。9時到神頭村休息,突然東西北槍炮齊鳴,日軍死傷一片,隊長展尾中尉抽出指揮刀,指揮士兵反擊,炮彈在他身邊爆炸,栽倒在地,再沒有起來。
沖鋒號響了,指戰員沖向敵群,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埋伏在縱深的指戰員不斷沖上神頭嶺。按劉伯承打仗的三部曲:用槍打頭,用刀矛刺胸,用手榴彈炸屁股,大顯神通。經過二個小時的激戰,日軍死傷1400餘人,繳獲槍支300餘條,擊斃與繳獲戰馬600餘匹,俘虜80多人,跑掉敵人100多名
鬼子說:
神頭嶺,傷心嶺。
出援部隊到此,
淌血,屍橫!
我說:
神頭嶺,開心嶺。
吸敵打援戰法,
是好,真行!
述評:神頭嶺,成為日本軍隊的傷心嶺。一名倖存的日軍隨軍記者在《脫險記》中寫,神頭嶺之戰,是一二九師的典型遊擊戰。這是,劉伯承根據“攻其所必救”的理論,活用《圍城打援》的兵法,在人民戰爭中,創造了《吸打敵援》的新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