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次日,秦昇便以大隋尚書令的身份在河北道大行臺府大宴三百一十名新科進士,取《詩經·小雅》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之意,謂之“鹿鳴宴”。
鹿鳴宴之後,秦昇又安排這三百一十名新科進士跨馬遊街三日,引得城中百姓和落榜計程車子紛紛前來圍觀,可謂是風頭出盡。
跨馬遊街之後,秦昇又下令將三百一十名新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和及第時間題於薊城最有名的天寧寺塔上。
至於題寫姓名之人,三百多名新科進士一致推舉新科狀元褚遂良,畢竟他的書法在本屆新科進士中被公認為第一。
眼看這些新科進士如此風光,不少落榜士子當即打消了打道回府的念頭,決定留在薊城,只待下屆春闈再搏功名。
秦昇也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為了留住這些讀書人,不惜三顧茅廬最終說服褚亮留在薊城,做了河北道的國子學祭酒。
至於三百一十名新科進士的去處,除了狀元褚遂良、榜眼馬周和探花薛收留在薊城做他的記室參軍之外,另外三百零七名都依照名次高低被任命為河北道各郡縣的太守、長史和縣令。
只是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各郡的太守和長史任命上,秦昇的安排很是微妙。
若是哪一個郡的太守是左榜出身,則長史必是右榜出身。
反過來,若哪一個郡的太守是右榜出身,則長史必是左榜出身。
在這些新科進士即將赴任之時,秦昇又再一次在河北道大行臺府設宴為他們餞行,以示勉勵。
不過在酒過三巡之後,他也對這些即將赴任的地方官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他們在半年時間內理清自己治下郡縣的人口,造好本郡縣的戶籍簿。
半年後,他將派官員去各個郡縣巡視核查,以此作為他們的政績,績優者提拔重用,不合格者降職罷官。
眼看秦昇如此看重此事,不少新科進士心中都暗暗憋著一股勁兒,誓要在這半年時間內做出一番亮眼的政績,定要叫大行臺尚書令和其他同年刮目相看。
餞行宴後,秦昇剛要回自己臥房歇息,一名親兵卻匆匆來報,說他的新任記室參軍薛收府外求見。
聽說是薛收要見自己,秦昇不由微微一怔,顯然是一時之間也猜不到他的來意。
他雖是穿越者,但對這個薛收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隋朝三大文壇領袖之一的薛道衡之子,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歷史上的李世民很器重薛收,可惜薛收在武德七年就因病去世了,李世民在即位之後,曾經不無遺憾對房玄齡表示若是薛收還在世,他一定讓薛收做自己的中書令,不過最後他還是讓薛收陪葬於自己的昭陵,也算是彌補了自己生前的遺憾。
不過,對於薛收竟然跑來薊城參加春闈,秦昇倒很是意外。
因為在他父親薛道衡被楊廣冤殺之後,薛收曾經當眾立下重誓,說此生絕不仕於隋,此事可謂是人盡皆知。
可如今,薛收不僅跑來河北道參加了春闈,還高中了探花,做了自己的記室參軍,這已經算是嚴重違背了自己當初立下的重誓。
秦昇倒是很想知道,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竟然讓薛收改變了心意,不惜違背了自己當初的誓言。
不多時,秦昇的親兵就將薛收領到了他的書房。
自從在國子學見過褚遂良和馬周的文章之後,薛收身上的傲氣便收斂了不少。
此時一見到秦昇,他便恭恭敬敬拱手作揖施了一禮:
“屬下參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