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下選拔官員?”
楊廣聞言不由再次皺起了眉頭,顯然是不太明白秦昇的意思。
秦昇笑了笑,繼續解釋道:
“陛下難道忘了大業二年的秀才、明經和進士科嗎?”
聽秦昇提到“秀才”、“明經”和“進士”,楊廣恍惚間似乎想起了什麼。
那時候他剛即位不久,躊躇滿志,一心想要將天下之才收為己用,便在即位的第二年下旨增設了秀才、進士和明經三科,秀才試方略,進士時務策,明經試經術。
三科中以明經最為高階,進士試次之,只有秀才試是選士的。
只是當時只有五品官員推薦上去計程車人才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很多讀書人因為門路,連科舉考試都參加不了。
如此一來,最後考中計程車人不是世家子弟就是他們的門生,跟漢時的察舉制並沒有任何區別。
正因為如此,楊廣便覺得以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道路走不通,從此便放棄了這個想法,可沒想到秦昇如今卻又舊事重提。
“怎麼,你是想讓朕再來一場科舉考試,為你選拔出兩三百名讀書人去河北各個郡縣充任地方官嗎?”
此時,楊廣心中隱隱約約猜到了秦昇的意圖,心中也不由為之怦然一動。
“是的,陛下!”
秦昇重重點了點頭,隨後繼續說道:
“若想恢復朝廷對河北的統治,最重要的是收服河北的民心,而收服河北民心的關鍵就是得到河北士人的認可和擁護。
因此,臣的提議便是在河北興辦一場科舉考試,與大業二年不同的是這次考試不需要再有五品以上官員的推薦,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給每一個讀書人一個公平考試競爭的機會。
一旦這些河北的讀書人透過科舉考試入仕為官,必然會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做官機會,死心塌地擁護朝廷,擁護陛下,擁護大隋。”
楊廣聽完久久沒有說話,只是在御書房內不斷來回踱步,心中不住在思索著此舉的可行性。
大業二年他在舉辦科舉考試之前,卻是考慮過讓天下的讀書人都能參加,最終卻因為以關隴集團為首的門閥士族的集團反對,不得不做出妥協和讓步,同意只有五品官員以上舉薦計程車人才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而這麼做導致最終高中計程車人不是世家子弟就是他們的門生,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自己也自此心灰意冷,從此放棄了科舉取士的想法。
而此時秦昇的提議無疑比自己當年的做法激烈得多,卻不知會在朝中掀起怎樣一場狂風驟雨。
如今大隋江山風雨飄搖,真的還能經得起這麼折騰嗎?
最終,經過百般糾結,楊廣還是緩緩開口道:
“朕既然任命你為河北道大行臺尚書令,便准許你自行提拔河北道各個郡縣的官員,至於你如何提拔,就是你這個河北道大行臺尚書令的事了,朕不會過問,朝廷也不會干涉。”
秦昇聽明白了楊廣的意思。
他不反對自己在河北道試行科舉考試,但要撇清他和朝廷的責任。
因為他不想再在這個時候跟門閥士族再鬧什麼齟齬。
不過對於秦昇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你們可以猜一下,第一任狀元郎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