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為李子通雖然竊據海陵,但他之前敗於來整將軍之手,借他十個膽也不敢攻打江都,根本不足為慮。
既然陛下派臣討賊,何不派臣去討伐瓦崗軍,一雪當年大海寺之恥,為張老將軍報仇雪恨!”
聽到秦昇自告奮勇要率軍去征討瓦崗軍,楊廣不由神色一動,尤其是秦昇提到要為張須陀報仇,更是讓他內心大為觸動。
因為大海寺之敗何嘗不是他楊廣心中的一根刺,正是因為張須陀的慘死,讓他徹底失去了重整江山的信心,從此留在江都醉生夢死,直到秦昇的出現。
如今秦昇要征討瓦崗軍一雪前恥,他內心自然是一萬個支援,只是還是忍不住出言提醒秦昇道:
“秦愛卿能有此心志,朕心甚慰,只是瓦崗軍可不好對付,尤其是李密此人更是詭計多端,當年張須陀就是因為一著不慎,中了他的奸計,最終戰死大海寺。”
秦昇看著楊廣,眼神很是決絕:
“陛下,正是因為瓦崗軍不好對付,臣才更要率軍去征討他們。
因為自從張老將軍戰死之後,大隋不少將士便畏瓦崗軍如虎狼,與他們作戰往往未戰先怯,屢戰屢敗。
而臣如今就是想要堂堂正正擊敗瓦崗軍,一雪前恥,徹底根治大隋將士對瓦崗軍的畏懼。”
“說得好!有愛卿如此公忠體國,何愁我大隋不能再興!”
楊廣忍不住再次為秦昇的豪言壯語拍手叫好,一顆心也變得熱切起來。
因為秦昇說得沒錯,自從張須陀戰死之後,他便開啟重用王世充和裴仁基,希望他們完成張須陀未竟之業,徹底蕩平瓦崗。
可王世充與瓦崗軍作戰一年多,勝少敗多,讓他很是失望,要不是現在實在無人可用,越王楊侗又一直為他求情,自己早就將他撤職查辦了。
而裴仁基更加令他憤怒,張須陀戰死沒幾個月,便帶著張須陀的舊部投降了李密,辜負了自己對他的信任和器重。
或許正如秦昇說的那樣,只要朝廷官兵一天不能擊敗瓦崗軍,大隋將士便會對瓦崗軍畏敵如虎。
但他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放心追問道:
“不知愛卿此次征討瓦崗軍,打算帶多少兵馬?”
秦昇知道楊廣的顧慮,畢竟如今十幾萬驍果軍都跑光了,江都城內外已經沒有多少兵馬可供調遣了。
“臣只需帶上本部兵馬,不必動用江都城的一兵一卒。”
“愛卿勇氣可嘉,但你可想清楚了,瓦崗軍可有三四十萬之眾。”
雖說楊廣深知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可秦昇本部兵馬只有五千人不到,與瓦崗軍的三十四萬大軍相比實在是少的可憐。
秦昇淡淡一笑:
“瓦崗軍兵馬雖多,可自從去年李密設計謀害原首領翟讓之後,不少將領更是因此對李密心懷不滿,一直在伺機為翟讓報仇。
而李密對翟讓的舊部也甚是提防,一直在暗中排擠和打壓他們。
因此如今的瓦崗軍雖說坐擁三十萬之眾,但他們內部相互猜疑,離心離德,即使人數再多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足為懼。
況且,臣既是奉旨討賊,便可一路不斷招募和拉攏忠義之士,待到與瓦崗軍決戰之時,麾下將士必不僅止四千餘人。”
最後一句話必須要說,否則凱旋之時不好解釋憑空多出的五千北府軍。
而楊廣聽秦昇說得有理有據,不由暗暗點了點頭。
他最怕就是秦昇跟張須陀一樣,因為輕敵而中了李密的詭計,最終同樣落得一個兵敗身亡的下場。
可如今聽秦昇將瓦崗軍的情況分析得頭頭是道,楊廣便知道自己還是小瞧了秦昇的見識,心中最後一絲顧慮也就此煙消雲散。
“既然愛卿對瓦崗軍和李密的情況瞭如指掌,朕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朕現在就加封你為使持節,齊郡通守,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率軍前往中原征討瓦崗賊軍。”
秦昇聞言,當即俯身重重一拜:
“臣定當不負陛下所託,為朝廷蕩平瓦崗賊軍。”
楊廣如今給他加封的三個官職都是張須陀戰死前的官職,分明就是不僅要他繼承張須陀生前的遺志,還要他大破瓦崗軍,一雪大海寺兵敗之恥!
見秦昇如此慷慨領命,楊廣又是一陣龍顏大悅,便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