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偉集團剛剛進入英國市場,整體講,處於小試牛刀之中,但是已經引起了英國多家媒體的關注。
特別是媒體透過分析宏偉集團近半年的動作之後,猜測蘇偉肯定會在英國有大動作。
多家媒體給李東發出了電視專訪邀請,蘇偉給了李東在英國充分的自由管理權。
他相繼參加了幾個地方電視臺的邀請,一方面為英國的產業做推廣,另外一方面算是繼續打點關係,以後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商業資源。
但是bbc(英國廣播電視公司)給國風發出邀請時,李東猶豫了。
他知道bbc的影響力,而是與英國王室有密切的聯絡,英國女王是bbc的監管委員。
李東對付一些小場合可以信手拈來,但是bbc的名氣稍微壓住了他。
他沒有拒絕bbc發出的專訪邀請,而是發郵件回了總部。
他希望蘇偉以董事長的身份去參加。
一則是身份更加貼切,二是或許蘇偉的應變能力更強。
bbc說不定在這次專訪中挖了很多坑等著你往裡面跳。
蘇偉看完邀請函,基本猜到了李東猶豫的原因。
在接受國外媒體,特別是全球知名媒體採訪的時候,你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去參加,稍微不注意說錯話,就會被放大,甚至上綱上線,給自身和公司引來麻煩。
蘇偉郵件回覆李東,錯開時間後會來一次英國,順便視察一下英國的投資情況。
北部幾個地區的市政官員,也有必要親自的走一走,突顯宏偉集團對北部投資的重視程度。
bbc收到回信時,有點震驚。
他們最開始的計劃就是邀請宏偉集團的董事長蘇偉參加專訪,考慮到相距太遠同時害怕受到蘇偉拒絕而丟了面子,改變了計劃。
正好李東作為英國投資的負責人和北部幾個地區的電視臺有往來,藉著機會,順便給李東發出了邀請。
想從李東口中得知關於宏偉集團在英國的發展計劃。
現在,蘇偉答應參加採訪,總編輯部提起了重視,再次召開會議,重新定位這次專訪的主題。
專訪物件是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在他的身上,能夠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民營企業家的縮影。
可以說,蘇偉代表了一代人。
自然而然,這次專訪的重要性就提升了好幾個層次。
總編輯和廣播公司的領導層十分重視這次對蘇偉的專訪。
採訪記者是最辛苦的,連夜趕稿子,一次又一次被上面打回來。
問題不僅僅要符合宏偉集團和蘇偉本人的情況,還要結合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
話題說大,可以無限放大。
說小,也可以當作對蘇偉的一次普通採訪而已。
一定要拿捏準確。
專訪,不僅僅是專訪物件需要注意言語,記者同樣如此,否則會引起輿論,像bbc這樣的廣播公司還有可能引起國際輿論。
……
蘇偉在元宵節過後,乘坐專機落地愛丁堡國際機場。
專訪的地址在倫敦的英國廣播公司總部,約定的時間是一週之後。
蘇偉提前到愛丁堡,是為了視察一下當地的投資情況和公司運營情況。
李東接到通知來機場接他,直接去了國風茶品公司。
全公司上下80%的人是英國本地人,但是公司領導層超過6成的人才是宏偉集團培養的中國人和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