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皇十一子 胤禌
11. 皇十二子 胤祹
12. 皇十三子 胤祥
(私設調整:
六阿哥、十四阿哥生母改為其他嬪妃
十四阿哥為十三阿哥胞弟)
*
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條約》落定乾坤,赫舍里氏雖功耀朝野,卻仍斂華守靜,不矜不伐。
這般持重之風,恰合聖心,更添天顏霽色。
*
康熙二十九年,漠西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野心已如草原野火,熊熊燃燒。
自統一天山南北、吞併喀爾喀蒙古後,他倚仗沙俄的軍火支援,不斷向清廷的底線逼近。
年初,噶爾丹率三萬鐵騎,如狂風般席捲漠南,直逼烏珠穆沁部,距京師僅七百餘里。
京師震動,米價飛漲,九門戒嚴,八旗精銳盡出,連每牛錄都抽調八人戍衛,幾近傾國之力。
康熙震怒,朝臣譁然——自三藩之亂後,大清何曾受此威脅?
噶爾丹狡詐非常,先以“追擊喀爾喀殘部”為名,實則步步蠶食清廷藩籬。
他遣親信率偏師佯動,誘使清軍斥候誤判主力方向,自己則暗渡烏爾扎河,設伏黑山。
六月,理藩院尚書阿爾尼倉促迎戰,未等援軍集結便率兩萬清軍出擊,結果在烏爾會河遭伏,全軍覆沒,五百輛輜重車盡落敵手。
敗報傳至紫禁城,康熙拍案而起。
他深知噶爾丹非尋常邊患——此人不僅欲重建蒙古帝國,更與沙俄勾結,若任其坐大,西北必成巨患。
太和殿內,空氣彷彿凝固。
康熙的諭旨如同驚雷炸響,震得滿朝文武魂飛魄散。
“皇上!”明珠率先出列,跪伏於地,“塞北苦寒,路途遙遠,噶爾丹狡詐兇悍,萬乘之軀豈可輕涉險地?臣請皇上三思!”
“臣附議!”索額圖亦上前一步,聲音沉痛,“自烏爾會河一敗,軍心未穩。若聖駕有失,天下震動啊!”
“噶爾丹狼子野心,朕豈能坐視不理?”康熙拍案而起,“阿爾尼之敗,皆因輕敵冒進!朕若不親征,何以振軍心?”
殿中眾臣紛紛跪倒,勸諫之聲此起彼伏。
康熙靜立片刻,忽然抬手止住眾人。他緩步走下丹墀,靴底踏在金磚上的聲響格外清晰。
“你們都說朕不該去。”康熙的聲音不疾不徐,卻讓滿殿鴉雀無聲,“可你們想過沒有?噶爾丹要的不是幾塊牧場,他要的是我大清的江山!”
他猛地轉身,指向殿外北方:“烏爾會河的血還沒幹,五百將士的冤魂還在草原上飄蕩!
今日朕若退縮,明日他的鐵騎就會踏到張家口!到那時,朕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有何顏面對天下百姓?”
康熙眼中似有火焰燃燒,聲音愈發激昂:“朕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何曾畏縮過?今日噶爾丹欺我太甚,朕若躲在紫禁城裡,還算什麼天子?!”
他一把抓起御案上的寶劍,劍鋒出鞘三寸,寒光映照在眾臣臉上:“這一仗,朕不僅要打,還要御駕親征!要讓天下人知道,大清的疆土,一寸都不能少!”
滿朝鴉雀無聲。
康熙神色沉凝,目光掃過一眾跪諫的臣子,最終落在立於丹墀之下的胤礽身上。
“保成。”他忽然開口,“你怎麼看?”
殿內霎時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