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萬年大明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山東、山陝、河南全…

第一百一十三章 山東、山陝、河南全…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 異世之神帝修煉系統 紅樓之山海志 明末天下1639 為異界獻上童年 他來自大唐,最猛山賊 炎國軍神傳 大國針灸 我成了海島王 抗日之戰狼 萬界仙蹤之最強帝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從亮劍開始簽到劇綜 秦時韓公子 大唐:慫恿李二造反,被偷聽心聲 李三古堆

這位名叫餘正平的燕軍政宣司同知年輕帥氣。一臉的正道之光。面對兩位沙場宿將不卑不亢的訴說著燕王對兩位的看重。最後提出一個兩個人瞠目結舌的方案:“兩位帥軍南下回到各自的駐地,山東境內所有的南軍都請撤退到彭城、淮安、海州一線。燕軍保證各位以及轄下將士的生命財產。絕不會半途出手。給兩位十天的時間,離開山東。如果糧食不夠,我們可以提供糧食。”

“如果我們不走呢?”平安問道。餘正平提了腰帶上掛著的時計看了一眼。這玩意兒就是一個機械鬧鐘。被大明璟拆了開來重新做了面板,畫了十二時辰發給燕軍中各個技術兵種計時用。政宣司也有。

“半個時辰後,燕軍前軍將在城外展示火炮射擊的表演。請將軍移步觀賞。”

塔讀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放寬心,我這裡會給到兩位將軍一面旗幟。看見的就不會攻擊,而且我會和兩位將軍同行,護送兩位出山東地界。”餘正平給來傳訊的親兵說道。

親兵回去以後不到半個時辰,餘正平帶著二十個政宣司的主簿到了定州城外。平安、吳傑兩人麾下的軍士早就打包好了等將軍下令開拔了。所以軍令一下,不到一個時辰手下就回報已經準備好了。兩人都以為聽錯了呢。這麼快麼?一千怎麼就沒有這麼快過呢?這是真的不想呆了啊?就這樣,平安、吳傑還有一眾都指揮使、都督、同知啥的就準備上路了。

濟南城的陷落讓周邊的州府都大為震動,而且燕王派了人去給山東布政使司轄下的州府送了文書。要求十五日內向燕王投降。燕王會保證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言下之意,你如果選擇不接受我的保護,那我就可能會攻打你。這樣一個文書就讓三個政宣司主簿傳送。幾乎每個府衙、縣衙都是三個人的配置,不會多一個。結果十五天以後一個沒少的,所有的政宣司主簿都回來了。他們帶回來的資訊簡單扼要。“願降!”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整個山東都落入了燕王手中。結果山西、陝西、河南紛紛投降。一時間建文朝廷風聲鶴唳。而沒有投降的大多數是因為轄下官員中家屬在南朝的居多。而這時候燕王一份文告在短短半個月傳遍大江南北。寥寥數語:“孤於陛下之間的問題是皇家的問題。於地方轄下官員無關。望勿株連。如有賊以此興牢獄,孤必討之!孤誓誅之!千山萬水不可擋!如若不信!大可試試!試試這燕山刀槍利否!銃炮強否!”

這篇不是檄文勝似檄文的文告好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建文帝的臉上。朝中百官無一不為燕王的擔當折服。連方孝儒這種建文死忠都說出了:“此乃陽謀,某無計可施。”而盛庸投降,且家人被北平接走。家裡連只貓狗活物都沒剩下。而當著文告傳到皇都的時候,載著濟南城一百多個官員的四海貨船也到了燕子磯。看著在長江上那兩艘船身艦炮好像刺蝟一樣的虎鯨火力支援艦,燕子磯守軍默默的把火繩掐滅了。而貨船靠岸,百官魚貫而下的時候。建文在金鑾殿上聲嘶力竭的吼叫著:“為什麼要回來!為什麼不死在濟南!回來幹什麼?幫著燕逆打我的臉嗎?一個人一記耳光!打死我算了!啊!!”那天下午,宮裡面被打死的宮女、太監不下二十個。要不是皇帝生母呂太后出面,建文能把宮裡面的太監都換一茬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整個皇都陷入一片混亂,皇帝不上朝。官員人心惶惶,很多和燕王有舊的、和四海有生意往來的、對建文帝行為不齒的各色人等對這次燕王的出招反應不一。回到皇都被建文帝斥責在家中反省的李景隆今天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黃子澄。

“黃大人,今天怎麼有空過來。皇上有什麼話直接傳旨就好。你來幹嘛。”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是洪武帝的親侄子。戰功顯赫。曾任大都督府大都督,兼主管國子監。可謂文武兩道都是位極人臣。而李景隆卻是個標準的紈絝。屬於那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貨色。在建文帝削藩的時候幾乎是赤膊上陣。竭盡全力的為新皇出謀劃策禍害藩王。

“燕王那份文告你應該也知道了吧。這很令人。唉!總之,皇上很生氣。宮中那位想請你出面去北面跑一趟。”

“跑去幹嘛?不削藩了?那死掉的湘王怎麼說?被削藩的那些怎麼辦?沒有削藩的怎麼說?這種事情可以反覆麼?燕王的討逆檄文裡面要殺的可是你們啊。你讓我過去說什麼?”

“去問問燕王能不能別打了。陛下絕不削燕王的藩。現在的地盤都歸燕王。就這樣吧。”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這是開玩笑麼?”

“我豈能拿這個跟你開玩笑!沒看到陛下連南歸的鐵鉉等人都沒有斥責。還讓他們回家休息。等著吏部安排新的官職。如果陛下要追究,能活下來幾個?”

“問什麼是我?”

“為什麼不能是你!陛下信任你啊!”

“魏國公不是更加合適?”

“魏國公不可!他是燕王妻兄。且關係不錯。當年燕王世子進皇都弔唁的時候就住在魏國公府。”

“這是什麼理由,我和燕王打生打死。現在還要去跟燕王求和?我如何開口啊!你可教我?”

“這是陛下的意思,你進宮面聖也是這麼幾句。而且陛下現在心情不好。我勸你也別去了,別讓陛下想到你那幾場大敗了。這裡是陛下的手諭,不用接旨。我走後你仔細看看吧。”

以下部分不算字數)

呂太后是個傳奇的女子,她是太常寺卿呂本之女。呂本原是元朝的官員,任元帥府都事,在洪武帝在南京登基稱帝的前一年,呂本主動前來投靠洪武帝,從此歸入洪武帝麾下。至正二十七年,呂本被授予湖廣行省照磨,官階屬於正八品;洪武三年,呂本被朱元璋提拔為中書省右司郎中;洪武五年,呂本升任刑部侍郎,不久之後又被封為禮部尚書;洪武六年,呂本的官職升任為太常寺卿,這是正三品的官職。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呂本從“芝麻官”變成掌管司法的“大法官”,這種坐飛機式的提拔速度背後,一定離不開洪武帝的寵信,也有可能是呂本能力突出,被委以重任。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在為朱標挑選側妃的時候,洪武帝能夠選中呂本的女兒,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洪武帝有意拉攏呂本,因為聯姻是很好的拉攏捆綁手段,比如朱棣迎娶徐達的長女、朱樉娶的是鄧愈的女兒、朱棡娶的是謝成的女兒。明朝正史中並沒有呂氏嫁入太子府之後的記載,但是在《萬曆野獲編》中記載太子妃常氏待他人非常和善,有馬皇后的風範。仔細思考這句記載,可以猜測這裡所說的“他人”應該包括側妃呂氏,因為太子朱標只有兩位妻妾。

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又生下一子,即朱允熥,他是朱標的第3子。此時,常氏已經生育2子2女,沒想到在生下朱允熥後不久便去世了。朱標共有兩位妃子,分別是常氏和呂氏,現在太子妃去世。朱標主動向父親提出將呂氏晉升為正妃。在洪武十六年,八歲的朱雄英突發疾病去世。洪武帝深感悲痛,命令以皇子規格禮儀厚葬朱雄英,並且追封朱雄英為虞王,在安葬當天,洪武帝命滿朝官員全部步行送葬。

原定的朱標繼承人去世,自然要重新選擇繼承人。如果太子妃常氏還活著的話,她生的朱允熥將是唯一嫡子,順理成章成為新的繼承人。常氏突然薨逝、朱雄英夭折,呂氏是朱標的正妻,朱允炆則是朱標的嫡長子,自然就成為朱標的繼承人。從此之後,在朱標的太子府,呂氏和朱允炆成為最有權勢的人。呂氏成為朱標太子妃後,再接再厲,先後生下朱允熞、朱允熙,地位更加穩固。在馬皇后去世後,呂氏還主持每年僅一次的祈蠶節,可見呂氏的聲望地位。

洪武二十五年,洪武帝有意遷都西安,命太子朱標到陝西巡視,朱標完成皇命回到南京,重病不起。不久之後,朱標就病重不治身亡,年僅37歲。朱標去世後,最悲痛的是洪武帝。史料記載,洪武帝痛失愛子,一夜白頭。擺在面前最迫切的問題是選擇新的儲君,在眾多兒子當中,洪武帝認為朱棣最像自己,曾有傳位給朱棣的想法,但是在劉三吾的建議下,洪武帝最終決定將皇位留在朱標一脈。在朱標病重期間,朱允炆晝夜伺候在病榻前,洪武帝考慮到朱允炆是朱標的嫡長子,又有如此至誠的孝心,決定將朱允炆立為儲君。此時,朱允炆只有15歲。朱允炆登基後,追贈父親朱標為“孝康皇帝”,呂氏作為建文帝的生母,自然晉升為呂太后。至此,呂氏成為明朝第一位太后,可以說是呂氏的榮耀巔峰。

喜歡萬年大明請大家收藏:()萬年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