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與我等細細訴說。”
密碼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屬下遵命。見過王爺,見過兩位將軍。末將剛從傷兵營回來。按照王爺給的冊子一條條的勘驗。傷兵營醫官完全按照手冊行事,未有疏漏。”
“好的,退下吧。璟官兒拿來的那個什麼醫療包甚是巧妙。在火器營中設定隨隊醫兵的想法還是不錯的。聽說這醫兵的培訓手冊還是請了長史司良醫正劉長卿夥同北平城內各大醫館外傷大夫一起編撰。以求最迅速的處理各種外科傷口。”
“請王爺收回獎賞璟官兒的成命。他還小。”張輔起身對著燕王行禮。
燕王也知道這個時候大肆宣揚一個十歲幼童影響甚至左右了一場十萬人級的戰鬥,卻是會使張璟處於輿論漩渦之中,對其成長極為不利。但是在張玉、張輔面前,燕王必須表態。你們父子提出不公開獎賞,燕王也好就坡下驢。避免大家尷尬。這種政治默契也是官場須有的生存技能。
“這樣吧,璟官兒的功勞就落在你的頭上。你就改認燕山衛都指揮使司經歷司經歷一職。王府儀衛司儀衛正。”燕王略加思索就定了。
張輔原來是燕王府親衛營的百戶官,正六品。現在改遷燕山衛督指揮使司經歷司經歷也是正六品。可是性質卻完全不一樣。親衛營的百戶說穿了是個侍衛頭子,離中樞近,但是沒有啥實權。燕山衛都指揮使司經歷司經歷可不一樣!那是實權的職位。妥妥的行政主官。
督指揮使司是地方上的軍事總機構。一般有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幾個品階的主官。下轄經歷司、斷事司、司獄司三個職能機構。其中斷事司類似後世憲兵,掌理軍中刑罰。司獄司主要負責刑獄,掌管軍中監獄事務。而經歷司就不同了,主要負責軍中文書,掌理軍中往來文移之事。具體涉及的事務涵蓋面很廣,對都指揮使司的掌印官負責;對都指揮使負責練兵、屯田的僉事負責;輔助分管巡捕、軍器、漕運、備禦等事務官;同時帶領轄下都事處理典掌文書。是非常之重要的文職官員。
按照道理這是需要重要朝廷命名的官員。但是燕王作為守邊的重要藩王之一,對四品以下的官員有獨立處置的權力。任免後抄報朝廷即可。張玉一直就是個燕山左護衛的四品指揮僉事。以張玉在燕王府核心的重要性,早就該升任燕山衛的都指揮僉事了。燕山三護衛和燕山六衛不一樣。燕山三護衛是親王自己的親衛軍。說穿了是家底子。燕山六衛是朝廷管理地方軍事力量設定的。有燕山都指揮使司掌握。當然目前早就被燕王滲透的跟篩子一樣。
張玉和張輔起身向朱棣行禮謝過。朱棣揮手示意他們坐下說到:“世美,你生的兩個好兒子啊!”
“末將平日裡對他們疏於管教,都是拙荊在教導。說來慚愧,璟官兒的武藝我都沒有時間指導,還是他大兄一直在督促。”張玉感慨的說道。
讀者身份證伍陸彡74彡陸7伍
“孤也一樣,還好熙官平日裡跟璟官兒形影不離。有這麼個小兄弟一直陪伴左右也不算孤單。他們才是未來啊。我們現在打生打死不都是為了子孫後代麼。”燕王唏噓不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爺,燕山中護衛千戶朱能求見。”
“進來把。”
“王爺!兩位將軍。朱能現已休整完畢,請求出發。”朱能身形高大頂盔摜甲罩袍束帶系甲攔裙,像坐鐵塔般站立在案前向朱棣請命。不得不承認,這廝長得很威武。燕頷虯鬚鷹揚虎視。
“準!”
“祝將軍馬到成功旗開得勝!”張輔起身向朱能行禮。他比朱能官職小。張玉則坐著舉手行禮。他比朱能年長又算是上官。且剛讓了一個天大的機會給他。
朱能出兵了。八千精騎,一人雙騎。燕山三護衛的基層軍官全部裝備了霰彈槍。而基層士兵每人兩柄短管擎電銃、腰刀、鐵骨朵、弓箭。本來是一長一短兩柄刀。張璟給設計了個套管,可以直接套在腰刀刀柄上。變成一把柄長三尺,刃長兩尺半的長柄眉尖刀。有的還是喜歡那種刃長四尺,柄長兩尺半的長刀。這種刀雖然只有五斤重,但是在戰馬高速奔跑下,不揮刀都會有很強的殺傷力。士兵們對新的甲冑非常滿意。勇字盔上可以拆卸的亞克力面罩都要多拿一個備用。面罩是黑色的,在眼睛部分是透明帶灰的。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線直射,且冬季雪地行軍可以有效的防止雪盲。
八千人,一萬六千匹馬。轟隆隆的駛出營寨大門,在投降的蒙古斥候的帶領下向著蒙古騎兵逃亡的兀良哈城進逼。經過之前的戰場,民夫正在清理。蒙古軍的屍體被扒去甲冑衣服,蒐羅所有值錢的東西統一由榮軍社估價收購。然後折算成錢鈔按軍功給士兵發放。士兵也可以選擇請榮軍社把錢送到家裡面。還可以寫一封家信。榮軍社這部分只收腳錢。最高不超過士兵獎賞的千五,最低五十文。保證送達,路上有什麼意外都算榮軍社的。榮軍社再派人送,直到對方收到為止。
這下士兵們都炸了,從來沒人為他們做這種事情。榮軍社準備了紅紙。把士兵的榮譽寫到了紙上,然後把獎勵內容也寫了上去。裝幀成一個卷軸。到了對方家裡面,把卷軸和賞格交給你家人。卷軸上燕王府的大印。上面寫到勇冠三軍,光耀鄉梓的字樣。這玩意兒往家裡一掛,誰他媽敢欺負試試看!而且榮軍社打算以燕山衛為起點,在士兵家鄉設立聯絡點。主要有退伍軍人和傷殘軍人主理。有事出頭,無事關護。
每個軍人每個月的薪資扣除千一的費用,用以運轉榮軍社。未來還要在遼東購買土地,設立榮軍農場。這是張璟的陽謀。榮軍農場實際上就是類似後世的建設兵團。雖然說和現在衛所不是差不多,但是衛所的糜爛是上官對底層士兵的盤剝。而榮軍農場本就是為底層士兵服務的。投入用的是士兵的薪資,產出是補貼戰沒、傷殘、退役軍人安置只用。正所謂取之於兵用之於兵。只要張璟在就不會讓人伸手到榮軍農場。來一個剁一個!當然名義上是燕王出面設立的。未來會冠以皇家榮軍農場的名義。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本來燕山三護衛是燕王家的私兵,搞這個可有點越俎代庖。但是燕王看了榮軍社的諸多措施甚感興趣。就讓在燕山三護衛試行一番看看。反正都是念他燕王的好。
朱能出發三日後。朱棣留了三千兵力固守營寨,領著大軍沿著朱能的追擊方向而去。留在營寨的三千兵由新上任的燕山都指揮使司經歷司經歷張輔負責,將戰沒者屍體火化裝壇。張璟特地燒了些白瓷的罈子,上面是紅色的忠、勇、果、敢等字樣。根據品級不同來挑選使用。罈子有蓋子,裝好骨灰用蠟封。上有燕山三護衛都指揮使司的封條。還有一張由經歷司書辦手書的感謝信。以官方的口吻感謝改名士兵為大明國祚做出的犧牲。
日月無光,天穹崩催。漠南戈壁,盡皆震撼。泣鬼驚神,似共工之觸山,飛沙走石,若逐鹿之大戰。昔有武悼天王奮勇殺胡,今有大明子弟驅除韃虜。嗚呼哀哉,同袍一去,痛斷肝腸。天收英才,卒年西歸。何以申罔極之痛?祭逝者以微文,享逝者於廟堂;安能託緬邈之哀?祀故人於八荒。舉國之哀,同此國殤。
祭文洋洋灑灑,不管看得懂看不懂。這幫書辦寫這種東西的時候要的是自己爽。祭文寫在硬紙之上和榮格文書放在一個鐵皮扁匣之中。和骨灰罈一起放在木匣中。用白布包裹,以士兵的腰帶捆紮。本來想搞勳章的,不過這玩意兒還要讓上位者接受。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的出來的。另外士兵紀念碑也在張璟的謀劃之中。必須找個機會給他弄起來。
喜歡萬年大明請大家收藏:()萬年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