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丹青生只破過顧少商的文燈,而且用的還是非常規方式。不過這一次,丹青生卻不能故技重施。
一個是對方以文燈考驗,砍了牆也不會算數。另外一個,是眼前這文燈,可非顧少商的文燈可比。
這文燈除了悅動的火苗,燈籠表面上沒有任何字跡。丹青生若要破解,必須進入燈陣。否則的話,除非修為高出掛燈人,否則永遠不會找到破解的陣眼。
丹青生步伐好不遲疑,邁步入了大門。
在邁過門檻的一瞬間,光華一閃,丹青生的身形消失不見。
……
丹青生眼前一花,到了一個漆黑無比的空間。一句句閃著金光的文字,在四周飄蕩。冥冥之中,隱約有一個渾厚的男聲,在大聲誦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聖人之作。
丹青生為準備科舉,也曾熟讀此文。此時呈現這等異象,可見這文燈陣,是以《勸學》為根基所布。
以《勸學》這種耳熟能詳的經義作為陣眼,看起來比燈謎和對聯要簡單。通常情況,只要將全文默寫,便可破陣。
略一思索,丹青生心中,頓時生出幾分羞愧之情。
《勸學》通篇談“學”,亦有尊師重教之意。
看來,自己還是小瞧韓柳學了。堂堂太學掌院,又怎會真的小肚雞腸為難一個士子。
這文燈雖然是監院朱敏所掛,但必然是韓柳學授意。這文燈內容,自然也多半出自韓柳學的授意。選用《勸學》,多半是暗喻自己對師長不敬不孝。以書寫《勸學》的形式,來敲打自己。
不管是否服氣,韓柳學這份苦心,卻是不難見到。
罷了,破了這文燈後,再向韓先生道歉吧。
丹青生沒理會四周漂浮的字跡,繼續邁步向前。很快,一條金光燦燦的大道出現在前方。
大道正中,擺放著一張桌案,上面有紙筆。
若是尋常燈陣,只要拿筆將《勸學》默寫一遍,便可過關。
丹青生走到桌案前,拿筆剛要書寫,手不由得一頓。
雖然尚未書寫,但紙張上卻已有字跡。
“《勸學》之一千。”
《勸學》總共十八章,顯然這“一千”並非是章節數。而是……
丹青生抬眼想前方望去,不由得一聲苦笑,將筆又放了下來。
桌案前方丈許遠,還擺放著一張桌案。再往前,又是一張。再往前,又是一張……
放眼望去,順著金光大道,擺放的桌案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
“我還真是天真。”丹青生自嘲著搖著頭。
這文燈陣,的確是以《勸學》為陣眼。破陣也的確不複雜,默寫《勸學》全文即可。可是,這默寫的次數,卻是一千次!!!!!
韓柳學韓大掌院的心胸,遠沒有丹青生想象的那樣寬廣。
單純寫一千遍經文,已經是繁瑣枯燥。而在這文燈陣內,書寫經文更是需要引動文運。以聚靈境的真氣修為,待默寫完這一千遍經文,怕是也要耗盡真氣癱倒不能動彈了。
丹青生背過手,雙目閉起,默默思索。
丹青生的真氣異於常人,寫完一千遍經文也不會枯竭。但是,丹青生不想用那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