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嵩一首《正氣歌》風糜天下,鬼神辟易。據說,如果有人走夜路怕鬼,只要念著這幾句詩,便鬼神不敢靠近。
……
涿郡城外的李典和張合,因城外屯紮著顏良的三萬鋼甲狼騎而不敢貿然攻城。
顏良因受到王嵩要求拖著曹軍的命令,也不向曹軍主動進攻。
李典見城外的顏良和城內的文丑都沒有動作,反而著急起來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雋義啊,情況有些反常啊,這顏良怎麼這麼安靜?”李典有些擔憂地說道。
“王嵩不是說過“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嗎?要不,咱們主動點打他一下,看看他的反應?”張合回覆道。
“哈哈,好一個“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雋義說得對,我們安排二萬人看著城內的文丑不要出來搗亂,出動八萬人把顏良揍一頓再說。”
兩人一合計,由蒯越領二萬步兵在城外監視文丑,張合帶四萬騎兵從右翼進攻顏良,李典帶四萬步兵在左側列陣而進夾擊顏良。
顏良見李典張合領兵來戰,便分兵一萬給馬岱道:“我們的目的是拖著敵軍,不是與敵軍決戰。因此,我決定親領二萬騎抵著張合四萬騎,你領一萬騎去殺李典的步兵。
交戰時間以一個時辰為限,一個時辰之後,無論戰果如何,都要退出戰場,前來接應我,然後一起退後二十里下寨。”
“那如果曹軍轉身攻城怎麼辦?”馬岱問道。
“如果曹軍攻城,我們襲其後營,曹軍便不敢專心攻城,再加上城內文丑也還有兩萬多人,可保無虞。”
馬岱歎服,遂領一萬鋼甲狼騎迂迴到李典的曹軍側後,向李典的方陣發動進攻。
李典見馬岱騎兵來戰,立即以密集的長槍陣相對。
馬岱冷冷一笑,帶著騎兵衝向長槍陣,在快到長槍陣時,馬岱一拔戰馬,在槍陣前劃了一道弧線,用連弩射出一篷篷密集的箭雨,將曹軍的長槍陣“啃”下一大塊區域。
李典忙令弓弩手上前,等立好弩陣時,馬岱的騎兵又跑到另外一個方陣,用同樣的戰術“啃”下一大塊區域。如此往復,讓曹軍死傷累累。
即便李典的弓弩手與馬岱的騎兵對射,因馬岱的騎兵五矢連弩射程超過普通弓箭,又佔了射速快的優勢,李典的弓弩手也打不過馬岱的騎兵。
李典令盾兵上前,馬岱則採用拋射。
最後李典下令變陣,以盾弩槍結合,列成空心方陣,馬岱才收兵揚長而去。
與馬岱的輕鬆寫意不同,顏良的兩萬鋼甲騎對上張合的四萬騎兵,卻是場毫無花巧的硬戰。
雙方一開始便是騎兵對沖,遠的用弩射,近的用刀砍。顏良帶領的鋼甲騎勝在裝備精良,而張合的騎兵則勝在人多,兩萬打四萬,短時間內竟打了個旗鼓相當。
從短期看,因顏良一方的鋼甲對刀劍起到很好的防禦,張合騎兵的傷亡遠大於顏良的騎兵,但時間一長,顏良做為人少的一方就會因得不到休息而力乏。這就是為什麼顏良讓馬岱只打一個時辰就來接應自己退出戰場的原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做為久經沙場的大將,張合對雙方的優劣洞若觀火,因此,一直忍耐著較大的傷亡而不肯罷兵。
打了約一個時辰,看到顏良的騎兵已不復剛才的銳氣,張合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就在此時,馬岱脫離了與李典步兵的交戰,繞了一圈,從張合的側翼攻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