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遍看下來,我的心裡馬上有了譜。
“你們演話劇,把‘話’代替了‘劇’了!”我一針見血,“既然是演,必須首先突出‘劇情‘。你們的臺詞功夫足夠有餘,而是缺少了情節演繹,人物個性的塑造,誇張的喜劇動作,利用道具把氣氛調動起來……”
“還有,‘話’絕不可以一句連著一句說,應該跟在動作後面,我認為還要加更多的動作穿插進去,語言的表演配合動作也得輕重緩急……,嗯,因為臺下的觀眾是透過看你們的表演,也就是看動作與表情來明白你們的意思的……”
我說著就開始行動起來,幫助他們重新排了一遍。
幾天後,他們直接參加了學校大比賽,我還趕過去為他們化妝。
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們從年級最後一名翻牌到全校第一名!
這可把我樂壞了,原來在高安師範學到的一點一滴,都不是無用功呀!
老師和同學們來向我報喜和感謝時,我說了自己的那句至理名言:“我就是在英語專業裡,會一點排練的那一個,而在排練的專業裡,是會一點英語的。”
那個真正的編導,小張同學,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道:“……您的啟迪,使我頓開茅塞,收益非淺……”
劇中的主角小黃同學寫道:“您是我結識的第一位謙遜的戲劇大師……”這句話讓我汗顏,但是後一句卻深深打動了我:“生活的舞臺,使你多次轉業,可您,‘主角’總是演得很成功。……”
這一次有了自信的同學們,他們的一番話也把我的自信給重新撿起來了:一個“二流”人物的那把“劍”,還是有“閃亮”的機會的。
我們那個大班裡,另有一個女同學,小塗,她畢業的同時考取了本校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她特地來找我,一定要我幫她編排一個舞蹈。
我便即興帶她跳了起來……她自己給舞蹈起了個名字:“希望”。
是呀,那時候,我們即將要踏出校門的那一群人,就是面向著“希望”走去的。我與她並沒有刻意,卻把“希望”兩個字共同舞出來了!
大學畢業了,由於我們老師班的出色成績,學校讓我們班派出代表,上京爭取了我們的學位認證,並且很快批下來了。
我的本科畢業證書上又加上了文學士學位。
人生很奇妙,遇到禍事接二連三,而一轉運,遇到喜事也會接踵而來!
*** *** *** *** ***
耿堅編審評:
一個特殊的群體丶一群后知青時代拽住青春尾巴的人在高校裡演繹開啟新的人生歷程進行新的人生選擇的“升級版人生故事“。這就是本章書寫的內容。
本章在寫作手法上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把大學故事作為高安師範那些事的分支來寫。作為調幹生,戶口還在高師,還拿著高師的薪水,這樣佈局合乎情理。
第二,採用班級群體敘事線索同女主人公“大學生涯”敘事線索這兩條敘事線索交織丶並進的寫法,有利於用較經濟的筆墨儘可能地展示“大學生涯“的全貌。
我們注意到本章中有不少人物特寫文字或曰鏡頭:
堪稱“學神“和“教神”的陳老師;
邏輯思維能力超一流的“老油子”;
從默默無聞到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總翻譯長的王貴明;
個人著作被選為中央美院和高校藝術系教材的易班長;
大戰外教維護國人尊嚴的歐陽妹妹;
英語成績超好,性格溫柔敦厚的羅建英;
樸實厚道,秉性善良的劉建英;
畢業翻譯論文獲“優”,臨畢業際“亮劍“驚豔的汪。
這些文字起了畫筆的作用,彷佛在讀者面前呈現了一幅畫,畫中這些人物之間互相映照、襯托,錯落有致地形成人物群像。讀者從中強烈地感染到一群青年才俊迎著時代的風口欲求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和非凡的行動力。讀者還彷佛可以從中聽到不息追夢的青春之歌和新時代主旋律的交響曲。
女主人公敘事線索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敘事邏輯。從剛進大學時的“呆頭鵝“,“二流人物”論為“三流”,到精讀課成績八十多分,到畢業翻譯論文獲論文評審委員會給“優”,作為“第三把劍”“亮劍”讓人刮目相看,這是一個自我覺醒的過程,是在抱團奮鬥的激勵下重新找到自我定位並創造新生活的鮮活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