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大的老師給我一張體檢表,要我去高安縣醫院體檢,並在高安師範蓋章。然後就在九月一號正式開學時,帶來學校即可。
我趕去了高安,體檢後到學校蓋章。
辦公室高主任在。他很爽快地幫我蓋好章。還恭喜我幾句。從他嘴裡得知,我們高師四個人趕考,我與翟老師考取了。
但是,我問起我的錄取通知書在哪裡時,他說他不知道。我翻遍了辦公室桌上的東西,就是沒有找到。
高主任解釋說:“假期值班是學校保衛科的人。”
我心裡真有一絲的不快,暗暗嘀咕了一句:保衛科的人不是說要保衛學校的安全?保衛老師們、學生們的安全?現在怎麼連一份通知書都“保衛”不成!
唉,我的兩個歷史高光點:高安師範的入學通知書是改了名字的,而江西師大的錄取通知書乾脆連影子也沒了!
雖然,可以在人前證明自己或者說是炫耀自己的入學通知書沒有了,但是,我回上海後的那十天裡,不要提有多開心了!大概是我的人生裡,算得上最開心的十天。
在1984年的8月30日,我又回到了高安師範。是去搬日常用的行李和向領導們,老師們,朋友們說一聲再見的。
英語教研組組長劉老師,他把已經安排妥當的我的課重新調整,他說:“你讀書兩年後再回到學校,就完全不一樣了,是英語組的主力軍了。”我笑而不答,但是,心裡是美滋滋的,我知道,現在滿校園都是說我“考取了”這麼三個字了。
有好幾個人羨慕我,說我這次能“考取了”主要是得到了新分來的大學生們的幫助。我就樂不可支地點點頭。
而我的鄰居,餘英告訴我,她從這個學期開始,就只能做物化實驗室的老師和儀器保管員了。我有點同情也有點後怕,生活真的是殘酷無情呀!如果我沒有考取,不也會被“貶”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
不過另一個鄰居,幼兒園的小羅老師卻振振有詞:“今年神氣的是你,明年就輪到我了。”
她並不是大言不慚,第二年她果然考取了江西教育學院教育專業。
受我影響而準備大幹一場的人很多,他們都開始摩拳擦掌,說我是“引領了高安師範的新潮流”。
一場艱難困苦的搏鬥,終於讓我揚眉吐氣了!這才是生活給我發的通知書呢,是走向快樂的通知!
我特地去了語文教研組,那裡有我的老師和朋友。
高老師的嗓門很大:“你終於一腳踏進了青雲裡。”
“還要努力學習呢。”我趕緊回答。
遊老師總是慢聲細語,但是很有哲理:“你現在橫跨了兩種語言的學習,以後思維便有了立體感。”
羅老師問:“你去學校要遷戶口嗎?”
“不用,還帶薪。畢業就回來。”
“這種方式是好!明年我們學校有大批人會參與了呢!”
那天,最重要的一個活動是在晚上,與“快樂一族”的告別宴會。
大家舉著酒杯,不知是高興還是有點失落感,都只說著“幹!”
我開口說話了:“我這次能夠成功是因為借了你們諸位的力量,你們每個人都給了我一分勇氣,一分頭腦,還有就是十二分的快樂!”
“汪老師是我們這群人的大姐,你走了,帶走了許多的東西,我們心裡有點空虛了……”小黃說,
“其實我並沒有走,只是離開兩年,”我趕快說:“你們要繼續常常在一起,沒有家人在身邊的時候,朋友們勝似家人呢。尤其是小金與小周……我就在南昌,遇到節假日我會回來看你們,你們也可以來師大的。”
想不到,與這一群年輕的朋友們告別,我是那麼的依依不捨呢。
第二天,小黃開車送我去師大報到。
我的正式的大學生活開啟了。這也是我在紅土地上另一番打拼,和另一番成長的過程,新的學習生活 拉開了帷幕。
*** *** *** *** ***
耿堅編審評:
弘一法師“悲欣交集”四字是女主人公收閱江西師大錄取電報場景的真實寫照,這場景已刻骨銘心地存留在女主人公記憶裡。
會有人說“一紙電報改寫了人生走向和命運”,這話又對又不對。說它對是因為電報畢竟是人生轉折點的標識。說它不對是因為真正促成人生轉折的是女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懈奮鬥和堅韌不拔。對讀者的激勵意義恰恰在於此,而不在於電報的標識性和電報故事的詭奇性。
更深入地看,還應如實看到,個人奮鬥史是時代變革和社會發展的生動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給20世紀80年代這一輩人的人生走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提供了自我實現的機遇。女主人公們超越常人的地方,在於他們順應了時代潮流,以不懈的奮鬥在自我攀登的同時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推動時代向前發展。從這個視角去看,女主人公作為小說形象,其行為具有時代意義和文學價值。
本章中寫到小羅放言“明年神氣的是我”;在女主人公榜樣引領下,高安師範不少人磨拳擦掌明年要上陣;江西師大外語系辦公室不少人圍著等候渺茫的機會。這些有關高考眾生態的描寫對於烘托當年高考時代氛圍是起作用的,稍嫌不足的是展示不夠,如能展示更充分些,甚而歸納出“透過高考改變人生命運這是大家認可的一條途徑”這樣的社會認知,這對提升小說的社會意義和文學價值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