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六百九十九章孔子看不起農夫?!
“你帶人去浙江,首先要從這個問起,春秋時期吳越鑄劍師斷料,到底是透過眼觀呢?掂重呢?火燒呢?甚至是品嘗呢?或者有其它匪夷所思的辦法?這是鑄劍的基礎,是細節上的功夫。 更新最快要拍好電影,寫好文章,細節上的功夫不能漏。”
小準喃喃地說道:“那這電影拍下來,都可以當考古紀錄片放bbc去了……”
李君閣說道:“要是你這片子能放bbc去,那你這文明傳播者的身份就坐實了。”
小準說道:“這樣的文明傳播者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費力不討好的冤大頭?”
梁慧麗撲哧一聲笑了:“小準,阿音和二皮在無人島上費力不討好做的那些,不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你應該向他們看齊。”
小準鄙夷地說道:“他?切!還不是費盡花招討阿音開心!我要信他是為了傳播中華文明!”
第二天送走劇組一行人,這時間就快翻過六月了,娃子們眼看要放假,李君閣準備去祠堂和四爺爺商量下暑期的安排。
就聽四爺爺在祠堂裡對著攝像頭授課。
因為有哥大學子旁聽,所以四爺爺偶爾會加入一些討論和回答留言的內容。
就聽四爺爺說道:“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國學不是儒學,儒學只是國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門類入手,經,史,子,集,甚至筆記,小說,都可以,以興趣為老師,一步步精深國學修為。
不過有網友提到說孔夫子看不起農民,鄙視勞動。今天我想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網上的這種言論很多,其證據主要來自兩條記錄。
其一是《論語衛靈公》記載:‘子曰:‘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什麼意思呢?孔子說:‘耕田,也免不了有餓肚子的時候;而讀書嘛,是可以得到俸祿的喲。’
這就是孔子抬高讀書人,看不起勞動人民的證據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開啟論語翻看原文,哦,原文其實是這樣的。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哎呀,原來原文裡邊,還有一個腦袋和一條尾巴。
那現在這話就得換個意思來理解了,孔子說:‘君子只謀求行道,不謀求衣食。因為耕田嘛,免不了也有餓肚子的時候;而透過學習,就可以尋找到道,可以得到相應的俸祿。所以,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而不擔心貧窮。’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會作為孔子看不起農民的依據,這話其實是說明孔子對治政者求道的要求,只是用耕地來打了一個比方而已。
我們首先看時代背景,春秋時期,所謂君子是什麼,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體,是當權者和輔佐他們的施政者,是知識的掌握者,是因掌握知識而産生了精神修養和道德追求的人。
有了這個底子,我們再來看文義,這話的意思是說,即使和糧食直接打交道的人,也有吃不上糧食的時候,這話有什麼毛病呢?要是孔子換一句話,變成‘織者,凍在其中也。’是不是又該說孔子看不起手工藝人了?
孔子這句話,其實只是想教育當政者,眼光應該放得高遠一點。作為領導者,應該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和追求,並用它來指導自己的施政。
謀道的問題解決了,思想問題解決了,謀食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即使貧窮,那也是暫時的。
可如果只把眼光釘在經濟利益上,那遲早還是會遇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