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李君閣精心編排了故事情節,最後將故事背景定在了吳國。
首先將季劄掛劍的典故必須用上,安排他和幹將的師傅歐冶子來一段對話作為故事開篇。
若耶溪畔,季禮來取歐冶子為他鑄造的寶劍準備出使,正和歐冶子論劍談笑,臺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著煉銅,正是少年時的幹將和莫邪。
季劄是賢人,也是奇人,按理說該他做吳王,可他上頭有三個哥哥,於是他堅決不幹。
三個哥哥先後做了吳王,為了讓弟弟繼位,幹脆出去先後戰死,可這樣輪到他這裡了,他還是辭讓王位不受,現在跑去外國出使躲避,結果三哥餘昧死後,就被餘昧的兒子姬僚上位了。
這下大哥的兒子姬光就不服氣了,四叔繼位沒話說,你姬僚上位算什麼事?
姬僚也很忌憚這個大堂哥,於是時常派姬光外出徵戰,然後又處處制約他想讓他死在外頭。
這裡還可以穿插一個離奇的典故,吳王僚九年時發生的一場幾張桑葉引發的吳楚大戰,此戰就是由姬光帶領著吳軍,擊敗楚國,奪取了居巢和鐘離兩座城池。
這裡又可以穿插內容了,電影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楚國王室女子瑤姬貴主,被作為吳楚講和的禮物,嫁給了姬光。
之後就是刺王橋段了,伍子胥奔吳,饑寒交迫之下被專諸和幹將所救。
被救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伍子胥昏倒路邊奄奄一息的時候,手裡還握著他的寶劍,幹將見此劍不凡,才起了救人之心。
專諸和幹將是好朋友,一個是大胖廚子,一個是銅匠。
獲救後的伍子胥談吐不凡,折節下交,獲得了兩人尊敬,將他引為知己。
之後伍子胥入吳都,挑唆姬僚派姬光伐楚。
姬僚不願自己掌握的軍隊再受損失,於是點破了伍子胥伐楚之義只在公報私仇。
然而談話中伍子胥看穿了兄弟倆之間的相互忌憚和不睦,於是將專諸推薦給了姬光。
幹將以為兄弟被伍子胥推薦給姬光當大廚是攤上好事兒了,於是將自己的短劍魚腸送給了他。
瑤姬察覺了姬光的陰謀,苦勸他要效仿叔輩,不要行此非義之事,姬光以姬僚會帶著吳國走向毀滅,且不念手足之情慾置他死地為由,不但不聽,反而將其打入冷宮。
結果魚腸劍被染毒,專諸被伍子胥和姬光洗腦,吳王僚被刺殺,專諸命喪宮廷。
專諸死後,姬光上位,就是吳王闔閭。
再無保密的必要,瑤姬才被從冷宮裡放出來,夫妻重新團圓。
然而瑤姬看著昔日心目中的英雄夫君,變成了今天陰險狡詐的大陰謀家,背上了弒君的名聲,眼看還要侵伐自己的祖國,不由得心灰意冷。
專諸在宮裡的二廚本來在飽守欺壓,專諸來後對他照顧有加,瑤姬偷聽到伍子胥向闔閭推薦幹將,要大煉兵甲之後,為了不讓吳國軍力增強,冒險將二廚送出王宮,讓他趕緊去告訴幹將事情的真相。
當時幹將已經被伍子胥哄騙替姬光造好了雌雄兩把寶劍,可在看穿政治家無情無恥的面目後,他決定帶著莫邪逃亡。
闔閭伐楚最需要的是強兵利刃,當然不能讓幹將逃掉,於是幹將讓已經懷孕的莫邪先走,自己攜帶雌劍阻擋追兵。
然並卵,幹將就這樣死了。
等莫邪生下孩子,孩子學會鑄劍,問媽媽爸爸在哪裡的時候,莫邪告訴他父親的故事。並且告訴他幹將臨死前給自己兒子留了一把雄劍,在老宅大門望出去的南山松樹之中。
等赤比歷經艱難回到老宅,卻發現並沒有南山,苦悶之際突然看到大門外松木廊柱和礎石,這才明白了父親留下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