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四百三十一章《憫農》
二人組對礌子好奇極了,奶奶就讓兩人一人拿一塊寬竹片鏟上黃泥,一手拿著小竹刀修補齒牙。
諸事做完,奶奶讓大家合力將東西搬到一邊,又開始打掃風簸。
搬礌子的時候,粽粑跟芋頭驚著了:“哇!這東西還這麼沉!”
奶奶笑道:“這時候就覺得沉?等推礌子的時候你們才知道什麼叫沉!”
風簸是一件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農具,主要功用是吹谷,吹米。
通體木造,一人高,一兩米長,六七十公分寬。
上邊是一個進料的大鬥口,口敞頸細,一端是渾圓的腹腔,內建搖扇,另一端腹下設有幾個錯開位置的向下出口,有多有少,全看木匠的心思。
它的四肢向下矗立著,目的是為了使它站立得穩如泰山。
搖扇是用生鐵做軸,帶六片或八片的木質扇片,外面有個搖把。使用時手搖搖把,攪動搖扇産生風力。
李君閣家的風簸也有年頭了,刷幹淨後,四個握把都包漿了。
給搖把鐵軸那裡上了油,搬到了一邊,粽粑芋頭倆小子開始覺得累了,對奶奶說道:“奶奶,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完了?”
奶奶看著重新騰空的敞壩,笑道:“早著呢!接下來還要漿敞壩!”
二人組手扶腦門:“這準備工作也太多了……”
李君閣笑道:“精耕細作,顆粒歸倉。敞壩用過了一年後,會出現一些縫隙,要用泥漿將這些縫隙填上,免得穀粒掉進去。你們這態度不行啊,來教你們一首詩,跟我背,鋤禾日當午……”
於是倆傻小子又被李君閣忽悠著背了一首《憫農》就當休息了。
一首《憫農》連講解帶背完,倆小子就被洗腦了,又跟打了雞血一樣跟著李君閣漿敞壩。
漿完敞壩,還要準備草帽,麻袋,扁擔,籮蔸,耙子,板車……等諸多工具。
還要給五人組準備衣褲,他們那身行頭肯定沒法下田。
諸事齊備,李君閣將磨刀石凳子搬出來,開始打磨鐮刀。
奶奶去準備草藥,明天還要熬涼茶。
一番工序下來,倆小子腰都直不起來了:“哎喲喂!這還沒開始呢!就要累死人了!”
這時白嬸帶著倆妹崽也過來了,粽粑跟芋頭白眼直翻:“真是來得巧啊,我們活剛幹完你們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