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楊林楓便去洗漱。洗漱完了之後,他便上床睡覺。
躺到床上之後,楊林楓又背了一會兒單詞。但揹著揹著,他就睡著了。
一夜無話。
第二一早,楊林楓6點準時起床,然後6點半準時出門上學。
而妹妹楊林杉,因為鎮小學比鎮中學離家遠,走的路比楊林楓走的多,所以她已經和霍瑞芳以及其他幾個小夥伴一起走著上學去了。
而伍格雖然和楊林楓是鄰居,但伍格一般去學校去的比較早,所以並不和楊林楓同行,他們只是回家的時候才一塊走。
楊林楓沒有早到學校的習慣,他一般都是掐著點去學校的。在他看來,按時到校就可以了,去早了也沒有學習的狀態,除了和同班同學聊閒天之外,也沒有其它事可以做。
這時,楊林楓一個人走在上學的路上,他心情平靜而又舒緩。因為昨晚是按時睡覺的,所以他今天早上的精神比較好。
此刻太陽剛剛出山不久,陽光的顏色是淡黃色的。農村早上的空氣非常清新,空氣略略潮溼並且帶有一股淡淡的泥土氣息。
楊林楓深吸了一口氣,用心感受著晨光的美好。
大約走了二十多分鐘後,楊林楓到學校了。一走進校門,看到了他班級所在的那座教學樓,楊林楓才想起了一件事來。
原來今天是星期二,下午有一節歷史課——今天是楊林楓試講歷史課日子。想到試講歷史課,楊林楓倒不特別緊張,畢竟他已經備好了課。
楊林楓現在頭疼的是,歷史老師吳庭石借給他的歷史教材上週五就不見了,而現在還沒有找到,他想著還書時該怎麼解釋這件事。
楊林楓推測吳庭石不會因此而說他什麼,但即便如此,他內心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是隱隱的有些愧疚感。
他也猜想教材是被某個同學拿走了,但至於是誰拿走了,為什麼拿走,他卻沒有一點頭緒。
楊林楓設想了很多可能拿走教材的人,但最後都被他一一否決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楊林楓總是以好意猜度別人,他並不願意把每個人都想象成壞人。
《三字經》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彼時的楊林楓對此毫不懷疑。
然而等日後出了社會,經歷過了一些事情之後,楊林楓對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產生了思考。
誠然,人性裡有善良的成分,也有邪惡的基因。沒有一個人是十足的好人,但也沒有一個人是十足的壞人。所有人都是在善良與邪惡之間徘徊。
但不論怎麼說,選擇善良的人還是更多一些,否則這個世界也就不成個世界了。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那時的人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而孟子卻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善惡之爭似乎幾千年來都沒有個定論。
但後來經過反覆的思考,楊林楓得出來他自己的結論。
他認為人性是善還是惡這並不重要。只要一個人一心向善,不拋棄善、不放棄善,即使人性本惡又如何?
楊林楓想,只要人類不滅絕,人類的善就不會滅絕。但更重要的是,只要人類的善不滅絕,人類就絕不會滅絕。
多年以後,楊林楓在他的一篇文章裡寫過一句話
“惡是無根之木,長一時,難以立千年。善是有源之水,納百川,還要澤萬物。”
他認為這句話還是比較中肯的,最起碼是值得琢磨的。因為人類就是這樣,既心懷黑暗,又心向陽光,而陽光終將照亮黑暗。
喜歡在楊柳依依的日子裡請大家收藏:()在楊柳依依的日子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