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藥會給誰?
這麼大費周章,一定不是普通的關係。
顏如玉再次開啟肅國公府的卷宗。
成立繡衣直使後,繡使將京城皇親貴胄,文武百官的家宅內外之事盡數歸集於案牘庫,這是他必須要成為繡衣指揮使的緣由之一。
肅國公娶有一妻三妾。三夫人是第二個小妾,因於國有功,先帝給她封了誥命,肅國公死後,國公府一直是三夫人當家,自然是要想方設法地要自己兒子襲爵。
肅國公的子嗣並不多,除了正室育有一子一女,三夫人只生了一個兒子。
正室的兒子娶妻納妾好幾年,依舊無所出,這其中多半也有三夫人的手筆。
三夫人的兒子也已到了成親的年紀,這兩年一直在挑姑娘遞畫像,也不知是不是權貴們打心眼瞧不上三夫人的做派,這婚事始終未成。
三夫人為了襲爵,著急替她兒子延續血脈,走歪門邪道也不無可能。
顏如玉合上卷宗,問知樹:“餘承呢?”
“餘大人帶了幾個人去查輕語樓了。”
顏如玉站起來:“此事一旦查清楚,輕語樓必然易主,你安排個曉字輩的人,務必接過來。”
曉字輩不屬於鶴喙樓,而是公子自己的暗衛。看來公子是另有打算了。知樹凜然而立:“是。”
門外跑來一個小繡使,恭敬地站在遠處:“指揮使大人,宮裡來人傳話,說太妃召您進宮。”
待人退下,知樹道:“公子,太妃恐怕要問您聖人伴讀的人選。”
太妃要從各家勳貴挑出幾個孩子,給聖人做伴讀。繡使的訊息紛沓而至,與天子同窗,何等榮耀,各家內宅是打得頭破血流,其中也有肅國公府。
顏如玉過目不忘,早已將各家卷宗的內容銘記於心。
以至於進了宮,太妃提起各家,他皆對答如流:
“鎮國公家有三子,年齡合適的是二房的鐘離博文,學識好些的是三房的鐘離圖瑞。國公喜愛博文,而夫人與三房近一些。”
“昭武將軍家的長孫鄔司南,十七女鄔司晴年齡和學識都不錯,尤其鄔司晴騎射、書畫皆精湛。似乎大將軍想要十八女入宮。這幾日正鬧得厲害。”
“肅國公府呢?”太妃問道。
顏如玉目光一頓:“啟稟太妃,肅國公府僅二男一女。長子早已過了伴讀的年齡。”
聖人坐在旁邊,握著太妃的手,聲音雖稚嫩,但說話清晰有力:“次子呢?”
“次子乃三夫人所生,年紀也偏大了,今年十七。”
說是伴讀,其實更多的是替聖人挑將來的近臣。要一碗水端平,論長幼,論地位,論聲望,論容貌。總之,兒女多的家中,少不了一番頭破血流,爾虞我詐。
聖人有些愁,說道:“這樣選,恐怕會出人命。實非朕之本意。顏大人不如給各家兩個名額。”
顏如玉搖搖頭,說道:“聖人仁善,天資聰穎,將來必成一代明君。只是……”
他略頓了頓,才又說道:“聖人一舉一動皆關乎天下民生社稷,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沙場帶兵臨敵,若有半分疏忽,則全軍覆沒。
故而聖人身邊,只能留精銳去糟粕。各家推選一人,不論何種方法,此人或長於心計,或長於手段,或長於容貌、才華,更或者此人乃吮癰之流,那也是吮癰之輩的佼佼者。”
顏如玉話音一落,見太妃正若有所思地望著自己,他躬身道:“微臣妄言,還請太妃恕罪。”
太妃唇畔梨渦漸深:“想不到玉公子還有這樣的見識。讓你做繡衣指揮使,頗有些屈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