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波卡洛夫依然遠負盛名,他的訓練營甚至還被譽為改技術的聖地。
運動員享受著這個名字帶來的不錯待遇,相應的,也得承受隨時被貶得一文不值的高壓。
格林教練看葉紹瑤和季林越蹲在一起聊八卦,當場抓包:“你倆還沒結束熱身,是想把我逼成波卡那副臭模樣?”
“請第五組運動員準備入場。”
上一組合樂結束,下一組練習即將開始,葉紹瑤換上冰鞋,往後拉伸上肢。
入口開啟。
她抬起右手,被人熟練地牽在手心,一個面向工作人員的致意。
在無數個昨天與今天,描摹即將到來的終場戲。
……
“葉,這是我們賽前最後一次交談。”
“嗯。”
走廊很吵,來往的腳步容易讓人心情煩躁,來者起身關上房門,讓室內保持安靜。
她對葉紹瑤並不陌生。
一名擁有在加國從業資格的心理醫生,掛職在ia,是格林教練的團隊成員之一。
她放下公文包,慢條斯理開啟電腦,根據文件羅列的物件資訊和問題步步推進。
“現在,我需要你閉上眼睛,盡量放鬆四肢。”
休息室的條件很有限,沒有高精的診斷儀器,葉紹瑤坐在板凳上放空。
她對心理治療的流程很熟悉。
“可以告訴我,你想站上領獎臺嗎?”女人的聲音很溫柔,引導她說出內心的答案。
“我想。”
“這是你現在最迫切的想法嗎?”
葉紹瑤想了想:“不是。”
“你不堅定。”
“不是。”
“是有什麼阻礙了你?”
“不,只是我現在更享受比賽的過程,享受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我,”她說,“如果能夠站上領獎臺,這最好不過。”
她不否認每個運動員都有想要成為世界冠軍的野心。
但冠軍只有一個,除此之外的每一個人都只是他問鼎山巔的墊腳石。
所以人們不得不看重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這句話,好像季在剛才也對我說過,”心理醫生笑著說,“很欣慰,你們的成長也是同頻共振的。”
“我們是擁有兩顆心髒的同一個人。”
這是格林教練在日常訓練時經常提到的話,本意是想讓搭檔之間注意默契。
但意外的,可以適用在許多場合。
“對了,我這裡還有克服心理恐懼的藥物,如果你今晚需要一個良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