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為岸北這座老工業城市的光環殆盡。
人口流出量連年增長,學齡人數已經不能夠支撐這些學校的執行。
為了整合教育資源,市裡幾所公立學校選擇合併,對外仍以岸北市實驗中學為名,三中僅作為一個分校存在。
不過據說,這個分校幾乎荒廢,還是掩蓋不住這座城市的冷清。
“高中的地理書上講……”
要重視東北,要振興東北,鼓勵新一代東北人返鄉就業創業。
可幾天之後,他們還是會踏上出關的火車,出國的飛機,做漂泊在外的遊子。
葉紹瑤和季林越接受了實中的邀請。
校方給他們預留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希望他們能夠發表一番振奮人心的演講。
“演講, ”季林越悄悄問她,“你擅長演講嗎?”
“你擅長嗎?”葉紹瑤覺得他在明知故問。
她當年面對攝像機都說不出所以然,怎麼會有演講的天賦。
坐在校長室,她一番搜尋:要念一下午的講稿大概需要多少字?
百度回答:華夏人的習慣語速是一分鐘150字左右。
一個小時接近萬字。
一下午就是好幾萬字。
暈字了。
她慫恿:“水還沒燒開,現在跑還來得及。”
就不該本著情懷沖動答應。
校長起身泡了壺茶,茶葉在壺裡沉浮,最後安穩躺在壺底。
他抬眼看見季林越欲言又止,示意年輕人別客氣。
“你想說什麼?”
季林越語言很平靜,每個字看似不慌不忙:“動員會,能不能創新?”
……
走進校內冰場時,高三學生們還如履薄冰,以為校領導又冒出什麼折磨人的巧思。
但左看右看,校長不在,年級主任不在。
只有兩個穿著同款棉服的人面對面站著,女生突然笑岔氣,頭抵在男生的胸口。
“他們的手臂上有國旗,”眼尖的學生發現,“他們是國家隊的。”
看不清面孔,不敢貿然上前的學生猜測:“運動員?”
那不奇怪了。
校領導怎麼會把動員會開在除操場和禮堂以外的地方。
葉紹瑤剛誇季林越英明神武。
既然大家都在學海中游到迷茫,他們索性跳出施壓的怪圈,把枯燥的演講改成上冰。
門口躁動,聚集的學生逐漸多了,葉紹瑤組織進行熱身活動。
“你們是葉紹瑤和季林越嗎?參加冰舞比賽的那對?”有人舉手問。
葉紹瑤揚著嘴角:“對。”
“今天下午是你倆帶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