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一翻今天的老黃歷,適宜運動,她聞著遠處港口傳來的海水鹹腥,不自禁打了一個噴嚏。
沒跑幾圈,她就落後了,季林越有良心,也掉在隊伍最後,和她兩臂寬的距離。
算下來,葉紹瑤已經跑了十公裡,超負荷了。
“芍藥,等會太陽曬在頭頂上,就更難完成任務了。”遙遙領先的隊友提醒。
邁一步也能抽走她最後一絲力氣,葉紹瑤停下來,雙手支著膝蓋:“我偷懶吧。”
“恐怕不行,”季林越也埋下身,“門口有高畫質攝像頭和紅外感測器,能實時監控成員數量。”
氧氣似乎供不上大腦,葉紹瑤只覺得這玩意應該是一門高科技。
有這先進的技術,不用在醫療軍工,來監督她跑幾圈做什麼。
看來養成自律這個好習慣,讓她收獲的也不全是好果子。
希爾維婭說波卡教練有些缺陷,葉紹瑤想,她得出了答案。
剛適應高強度的訓練沒幾天,boca做出一個足夠讓她目瞪口呆的決定。
“葉,從現在開始,你需要練習四周跳。”
葉紹瑤呼吸一滯,表情有些呆愣,她又確認一遍:“幾周?”
<101nove.ho四周,波卡洛夫不耐煩地重複。
“但我的三三連跳還不穩定。”葉紹瑤說。
“正因為你的第二跳非摔即存,所以需要透過吊杆盡可能拔高你的跳躍上限。”
也就是說,練習四周的目的,並不是突破四周,而是支撐三週跳的高遠度。
這是個很大膽的想法,真到用上吊杆,葉紹瑤才覺得要命。
腰身是被緊緊束縛住的,她能感覺到自己被提起,在並不合適的高度快速旋轉。
轉了幾周,她數不清,只是每一次落點都不一樣,或是朝向教練,或是面對板牆,或者沒能用刀刃夠到冰面,曲著膝蓋跳踢踏舞。
“你的彈跳力很差。”
在恢複訓練四個月就找回五種三週跳的葉紹瑤頭一次被人這麼評價。
為了維護師生關系,她只能在心裡駁兩句。
“彈跳力的訓練強度還得增加,我打算在18+12英寸的基礎上,再添一塊6英寸的跳箱。”
“教練,我的膝蓋有傷。”
“什麼時候的事?”
“四年前。”
“四年,連癌症都可以痊癒。”
波卡教練駁回她的訴求,為了防止她耍小動作,將12+6英寸的海綿直接換成十八英寸的一整塊,近乎一米的跳箱擋在眼前,有她的的胯骨高。
同住一屋的舍友有些支吾:“芍藥,我怎麼覺得,教練在針對你?”
“你也這麼覺得?”
不只是吊杆四周,她的一切訓練標準都在向同組男運動員靠攏,壺鈴高翻一個不落,偶爾還得和冰舞組一起學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