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所有選手退場。下面登場的選手是季林越,來自岸北市冰上運動管理中心。”
出乎葉紹瑤的意料,觀眾席居然有不小的歡呼聲。
觀眾基數是一個因素。但她昨天上場時一點動靜都沒聽著,這小子在本土未免也太有人氣了吧。
“為什麼感覺有很多人認識季林越?”
只是比了幾年的全國賽而已,不至於吧。
“林越在學校就很出名,書包經常會被塞情書。”溫女士偷偷告訴她。
“啊?”
葉紹瑤更一頭霧水,他這麼受歡迎了?以前小學的時候也不見得啊。
她想不通,抱著手臂怪聲怪氣:“那我還是不給他加油好了。”
自己都還沒有收到過情書呢。
沒有她出風頭給家長們講解每一個技術動作,自然會有其他人接下這一棒,季先生看孩子在冰上滑行,給予了半專業的介紹。
“這是阿克塞爾三週跳,最難突破的跳躍,落冰還行。”
“這是內勾步、喬克塔加轉三的定級步法,滑行很流暢,拿到三級沒問題。”
讓葉紹瑤眼前一亮的是他屢戰屢敗的3o,雖然在賽前不知摔了多少次,但在正式比賽裡居然穩穩站住了。
遺憾的是他的貝爾曼,因為他的身體變化,柔韌性不及小時候,這是他這麼多年首次把貝爾曼旋轉丟出節目,而選擇較為簡單的圈手躬身轉。
長大都是有代價的。
音樂在盛大的合奏中收尾。
“沒有摔倒,是不是表現得還不錯?”溫女士問丈夫。
葉紹瑤搶先說:“我覺得他可以拿獎牌。”
雖然心裡有些小小的後悔,沒事兒和他打賭幹什麼,季林越什麼水平他不是不知道,就算摔了那一個跳躍,難度和分數也依舊能打。
當然,她每次都會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但說起好朋友能在比賽中有不錯的表現,她肯定也會因此驕傲的。
“岸北市冰上運動管理中心季林越,技術分31.99分,藝術表現分29.61分,總分61.60分,暫時排名第一位。”
兩個媽媽雖然都是門外漢,但看了孩子們這麼多年的比賽,也察覺出端倪。
“溫純,這分數是不是比林越上一場摔倒的短節目還低?”邵女士問。
溫女士認同:“我記得也是。”
葉紹瑤見怪不怪:“正常,我的分數也很低啦。”
選手的技術分和藝術表現分均由裁判席的五位裁判定奪,多少都會有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標準靈活的藝術分,主觀性很強。
“你的分數也很低?”邵女士警覺。
在看比賽出奇的時候,難免會說錯話,葉紹瑤趕緊找補道:“我以前的比賽分數難道還不低嗎?”
“這不是你的能力問題嗎?”她收獲了一句反問。
她雖然得承認,從小練到大的季林越確實比她優秀些許,但自己如果不是處處都拿他做參照,根本也不差!
她多想趁著賽場熱烈的氛圍,向爸爸媽媽提出複出的決定,甚至更想直接挑明:“我已經拿到短節目第七名了,現在你們誰也阻擋不了我參加比賽了。”
但她承擔不起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人現眼的後果,只能咬碎牙把所有秘密往心裡吞。
有時候她真羨慕季林越,雖然最初學習滑冰是家長逼迫的,但他爭氣,現在也樂在其中,還源源不斷得到了好的結果。
而自己每天都在東窗事發的邊緣試探,出門比賽就像在打遊擊戰。
膝蓋呀膝蓋,你快快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