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仗來,沒時間給你分什麼弓箭兵的,都是拿起弓箭就必須射。
射得中射不中不是個問題,到時候萬箭齊發,怎麼樣都能射中幾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為了確保守城的穩定,吳謀還是將後世所謂的‘三段射’教給了這些士卒。
就在吳謀在虎牢關操練士卒時,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
平原縣有個他的老同學,這時候同學的關係可以參考李儒幾次為吳謀謀利。
正行走在官道上,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出現,上書斗大一個‘劉’字,數騎在大旗底下出現。
為首那人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端是一副好相貌!
在他身後緊緊地跟著兩個大漢。
右手一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塗脂;丹鳳眼,臥蠶眉,手持一柄青龍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正是關羽關雲長!
左手一人身長八尺,面色漆黑,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手持一柄丈八蛇矛。正是桃源三結義中的張飛張翼德!
公孫瓚見到為首的正是自已曾經的同窗好友,連忙策馬迎了上去。
他許久未曾見過這個好友,一時間大喜,問道:“賢弟何故在此?”
劉備有些不好意思道:“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特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
公孫瓚指著他身後的兩人問道:“此何人也?”
劉備略顯驕傲地道:“此關羽、張飛、備結義兄弟也。”
公孫瓚當初對二人早有耳聞,“乃同破黃巾者乎?”
劉備道:“皆此二人之力。”
公孫瓚好奇地打量著兩人,問道:“其二人今居何職?”
劉備有些難堪地回答道:“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
“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
劉備此來正是欲藉著舊情一同前往會盟,於是便道:“願往。”
張飛憤憤不平道:“當時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
劉備就算聽見了,也只能當做沒聽見。
諸侯會盟定在一月末,足足一個月的時間用來給吳謀準備,滾石、擂木早已備好,城牆也早已加固完成!
一切具備,只欠東風!
“諸侯聯軍,你們可不要讓我失望啊!”吳謀站立在城牆上眺望遠方。
ps這兩章有點不在狀態,見諒!
甕城和馬面的樣式我會發在評論區裡,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喜歡漢末董氏臣請大家收藏:()漢末董氏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