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蔡讓之仍然堅持帶他們回府衙問話,寧王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是公務,寧王也不敢硬擺王爺的譜破壞公務。否則蔡讓之上摺子參他,也是他理虧在先。
寧王看向駱希美,眼神中在詢問她的下一步計劃,去還是不去?
駱希美走過來,站在蔡讓之旁邊。蔡讓之還在那跪著呢,如果走到蔡讓之正面,那就是冒犯了。
不過就算走到蔡讓之旁邊,這麼居高臨下的看著他,也給蔡讓之氣的七竅生煙!
駱希美說:“我們配合蔡知府回去瞭解情況。不過這些百姓自發組織起來為皇上祈福,為社稷祈平安,蔡知府還是不要阻攔了吧!”
這麼輕飄飄一句話,說的蔡讓之汗都下來了。好像他才是那個禍亂社稷,圖謀造反的人!
當然駱希美只是民女,份量不夠。
寧王這時候開口了:“蔡知府不瞭解情況,我們願意去府衙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講給你聽。但瞭解清楚情況之前,還是不要輕舉妄動!”
這算是一錘定音了。
蔡讓之的心裡現在也在打鼓,看樣子這事情還有大反轉的可能,如果鬧的太僵,萬一反轉了,自己可就坐定是有罪了。
還是不要鬧太僵的好,且先看看情況再說。
雙方既然達成共識,就客客氣氣的,一起回府衙。
駱希美趁機跟顧建忠說了句:“勞煩顧遊擊去請馬公公,到府衙共同做個見證。”
顧建忠樂呵呵的答應一聲就打發一個親兵去了。大家和諧,這是顧建忠最想看到的局面。
蔡讓之本想阻攔,話都到嘴裡了,結果牙關一咬,又硬生生給憋回去。
本來審案是知府的事,鎮守太監是不方便干涉的。可是如果不讓鎮守太監旁聽,那就是知府心裡有鬼了。
眼看著主動權一點一點喪失,現在變成了駱希美在主導局勢,蔡讓之恨的牙根癢癢的,可是偏偏就沒有辦法!
還沒下煙墩山,這一趟剿滅白蓮餘孽之行就已經註定失敗了!
回到府衙也無非就是再把事情掰扯掰扯,讓大家面子上都過得去,這事情也就算完了。
蔡讓之好哀傷,大功勞就這麼白白的溜走,事情怎麼就會演變成這樣呢?
煙墩山上,蔡讓之和大隊騎兵一走,九天玄教的預備教徒們都歡呼了起來。
看這意思九天玄教是官府認可的正規教派!這個訊息一傳出去,原先那些還在猶豫觀望的人也沒啥好擔心的了。
介紹四個人入教就能領一斗米回去呢,解決溫飽就是這麼簡單!山上的教徒們心裡都樂開了花!
九夢道人也鬆了一口氣,剛才的情況他都看在眼裡。原本以為駱希美只是一個認識神仙的富商,沒想到身邊的跟班居然有大明寧王!
結交仙凡兩界,錢權俱在手邊!果然不是一般人,跟定她,沒錯的!
再說這邊鳳陽府衙,雖說是瞭解情況,可是瞭解的物件是寧王。在大堂上問話有點不像話。
所以全部人都去了三堂,寧王坐上首東,馬援坐上首西。其他人,知府蔡讓之、遊擊將軍顧建忠、同知、通判的都在下面排定座次。濟濟一堂。
只有一個人站著——駱希美,她在這裡沒資格坐。駱伯豪、朱䴉他們都留在二堂喝茶呢,什麼心也不用操。
三堂地方不大,駱希美站在屋子中間,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