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她自稱第九世孫,實際上,李氏傳承至今是第八世,這是將中間出的盛天皇帝也一同算了進去。
凡此種種,之前都已經在朝中熱議過,複盛年號就讓不少臣子認為,此舉不妥,反對的摺子和反對的話,不知道在早朝上呈上過多少。
但李暮歌堅持,並且說,她能夠登上皇位,全仰賴有盛天皇帝這一位女帝,若是沒有祖母在前,她想要登基,是萬萬沒有可能的,畢竟在盛天皇帝之前,公主根本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
所以複盛這個年號,她一定要用,哪怕是少用幾年,也得用。
皇帝堅持,大臣們很難改變皇帝的決定,況且只是個年號,它特殊在是李暮歌登基後使用的第一個年號,若是李暮歌登基兩年再換,根本不會有人說一個不字。
最後爭論結果顯而易見,眾臣退一步,李暮歌成功了。
在這之後,李暮歌自稱第幾代世孫,又成了焦點。
按照輩分來算,就是第八代,盛天皇帝是從第六代皇帝,也就是盛天皇帝的夫君手裡接過皇位,因此她和她的夫君都算第六代,李麒為第七代,李暮歌第八代。
李暮歌提出關鍵,如果她說自己的第八代,那麼是哪一位皇帝被略過去了。
答案很明顯,定然是外姓的盛天皇帝。
李暮歌只說,那是她的祖母,她皇帝的位置,是她父皇也認了的,史書上以皇帝的身份,記載她祖母的亡故為駕崩。
哪怕現在李家的宗祠之中,她祖母的身份是太後,那也不能無視她曾掌國的事實。
眾臣在第一個問題上後退了,在第二個問題上,自然也堅持不了太久。
兩次朝政議登基大典,其結果都是李暮歌勝利,兩次過後,李暮歌對朝廷的掌控能力,登上了新的臺階。
她確認了自己皇帝的權柄,之前她還是儲君的時候,事情不會如此順利。
皇帝的身份,確實比儲君身份更為好用。
此刻李暮歌高聲宣告後,眾臣跪地,高呼三聲三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一刻,李暮歌面對鋪天而來的聲浪,終於確定,這個國家從今日起,正式屬於她,她將會改變這個國家的一切!
登基大典的晚上,滿城煙花,絢爛了整個長寧的天空。
人們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而邊關,則有了不一樣的動靜。
西北邊關,高高的城牆之上,戴著頭盔,身披盔甲計程車兵手持長戟,立在牆上戍守。
其中一人抬頭望向天邊的月亮,剛過十五,月亮還很圓。
“怎麼?想家了?”
旁邊看上去三十出頭的老兵注意到年輕人的動作,笑著問道。
年輕士兵點點頭,他的臉被邊關的風吹得留了許多痕跡,瞧著滄桑了好幾歲,實際上他今年才十六。
看著三十出頭的老兵,也不過二十五罷了。
老兵已經在邊關十年,看慣了新兵這副思鄉後不好意思的面孔,見此嘿嘿一笑,說道:“等過兩個月不忙,你可以送信給家裡,若是家中有事,也可以請出十來天假期,回家一趟。”
說到這兒,老兵羨慕地嘖了一聲:“之前可沒有這樣的好事,全是太子殿下仁慈,不對,是陛下,今日是登基大典,要改口喊陛下了。”
以前當兵入了兵營,就像是踏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除了每個月往外寄信以外,根本沒有絲毫與外界聯系的途徑。
回家探親更難,非得升個官,有了武將的官職,才能有機會回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