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89章 滅門,雞蛋搖散,螞蟻豎劈
各地的水利工程安排下去後, 李暮歌就沒有再將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而是開始盯著練兵。
一晃時間就從夏到了秋, 又臨近入冬了。
去往各地監督工程的人陸陸續續回京,北邊的人回來的比較早,因為到了冬天,北方溫度低,土都被凍上了,根本沒法挖開,所以工程早早就停了。
這些官員回來後, 李暮歌開始聽他們述職。
連帶著還有那些任期將至的官員, 他們也一一到長寧來述職了。
述職其實就是在李暮歌跟前發表工作報告, 總結一下自己在地方上任職的幾年裡, 都有什麼成績,做了多少為國為民的好事。
如果政績好看, 就會被吏部記錄,其中政績卓越者, 會有到李暮歌跟前述職的機會。
這是一個讓君主記住他們名字的好機會。
所以每一次述職, 官員都會提前許久開始準備, 期待自己能夠一鳴驚人, 以後若是能夠直接留在長寧就更好了。
可惜,能夠留下來的人寥寥無幾,多是品級比較高, 家世比較好的官員。
李暮歌還沒有看見能到她面前來述職的官員, 也就是說, 這些年來, 地方上的官員,政績突出的是一個沒有。
大多數官員都比較穩, 任期崇尚無功無過,有點兒功勞能高升一點兒最好,沒有也行,只要別有大過就最好。
這是太平盛世時的通病,外部穩定,內部就會生出懈怠。
只有於澤,是本次述職官員裡比較特殊的一位,他能夠直接到李暮歌跟前去述職。
在聽於澤述職之前,李暮歌先聽了前去各地監督工程的宮人們的述職。
這些宮人全都是接了她給的命令前去,一個個不敢怠慢,將自己在外的見識一一說明。
其中還有幾個掏出了地方官員以及禦史臺監察禦史給予的好處。
這些好處並不是說,他們一定犯了事,只是官場上一種面子上的人情世故,表達友好的。
細問之下,那些給好處的地方,還真是什麼事兒都沒出,那些精於世故的官員都清楚,李暮歌特別看重本次各個工程的質量,盯著戶部撥款呢,他們哪兒敢碰老虎的尾巴啊。
倒是那些什麼表示都沒有的地方,有幾個動了工程款得。
“奴從未見過如此摳門的官員,還是世家出身,怎麼連一文錢都不捨得給,不僅如此,還要反過來剋扣百姓的口糧!他難道就不羞憤嗎!”
前去北地一處大河監察修壩的紅玉,說起此事時,臉都氣紅了。
她怒罵那個官員,可見在外頭的三個多月,真的是憋屈的夠嗆。
“證據都記下來了嗎?”
李暮歌也生氣,她千叮嚀萬囑咐,竟然還有人敢頂風作案,看來是真不把她放在眼裡。
這種國之蠹蟲,必須鏟除!
“回殿下,已經全數記下了,奴在外時,一直謹記殿下囑託,若遇貪汙的官員,絕不對外吐露半個字,也不會當面反抗,只將所有證據一一記下,回來交予殿下。”
紅玉知道,殿下當時的囑託,全都是為了保護她。
外出的宮人,即使身上有禦賜的名頭,也還是很危險,外頭有好些人已經當慣了土皇帝,對朝廷並沒有多少敬畏之心,他們真要是想不動聲色殺人,外出宮人們生命沒有任何保障。
官員死了,朝廷會大發雷霆,必定會想法設法的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