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84章 對付世家當重拳出擊
對付世家, 必須先弄明白,世家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世家簡單來說, 就是世代有人在朝中為官的家族,這些家族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所謂的“門第”很高,掌握了許多政治資源。
在前朝,強大的世家甚至是看不上皇帝的,有些世家的女兒根本不會嫁給皇帝為妃, 要做就做皇後, 當皇後還得是皇帝求娶。
因為皇帝也不是生來便是皇帝, 大多是要透過與兄弟進行鬥爭, 所以在前朝,想要獲得世家的支援, 皇後之位是聯姻的籌碼。
到了本朝,世家的影響力已經消減了不少, 就拿李麒作為例子, 他就沒有用皇後之位作為聯絡世家的籌碼。
前朝的非皇後不嫁, 到本朝的妃位即可, 足以看出世家影響力在減弱,皇權的集中已經壓制住了世家。
但是這還不夠。
科舉改制在李暮歌的規劃裡,是壓制世家的重要一環, 可這一環想要生效, 要很長一段時間, 而且到目前為止, 進入朝堂的新官員,非世家出身者極少。
一般是寒門, 即落魄的世家。
這說明在大莊,基礎教育的建設程度十分淺薄,普通百姓根本沒有絲毫上升通道。
針對這一點,李暮歌目前沒有好法子,她當然可以大力發展教育,但教育的前提是沒有人搞破壞,大家都很配合,畢竟學習是一件只有自己能夠掌握的技能,外人說什麼都沒用。
一旦有人破壞,教育的種子分分鐘直接死亡。
而且在進行教育之前,李暮歌還面臨著一個更嚴峻的挑戰——底層人吃飽飯的問題。
她不能說讓老百姓吃飽飯,至少別再餓死人了,人口是發展必不可少的地基!
從科舉這條路上掘世家的根,需要至少十年時間。
李暮歌想要短期內出現效果,她只能走一條極端的路。
文字獄。
文字獄拿出來,勢必是要挨罵的。
任何遏制文學,侵害文人權利的行為,都會被文人們在史書上大罵特罵。
但政治不講究道德,更不在乎什麼文人的權利,它只關心國家是否穩定,權力能否掌握在最高者手中。
再說了,文字獄又不是她提倡的,是病入膏肓的陛下,他容不得那些文人在外面胡亂瞎說。
李暮歌想了想,覺得有自己掌控,文字獄的危害應該遠不如來個黃巢把世家大族屠一遍,對比一下她和黃巢,她真是個名副其實的仁慈之人。
聖旨已經擬好,李暮歌將穆盈梔和顏士玉都喊來,讓她們看看。
這一封旨意下發之前,可得先讓自己人心裡有個數,別最後被捲到裡面去,當了冤死鬼。
穆盈梔和顏士玉在看完聖旨後,均是一臉難色,顏士玉更是臉色難看極了,幾乎想都沒想,就開口請求李暮歌,收回旨意。
“若以文字論罪,那天下詩稿名篇何其多?讀書人如何能避免自己樣樣規避,絕不會行差走錯半步?況且,三五字便可定罪,如此一來,定會有人藉此旨意,惡意攻訐陷害仇敵,其中冤假錯案,想必會數不勝數。”
“顏侍郎所言有些道理,殿下,此事需得從長計議,萬不可隨意頒布旨意,恐會引來天下大亂。”
穆盈梔作為讀書人,也不願意看見天下讀書人戰戰兢兢過日子,而且她覺得,這事兒開了頭,很難控制住後頭的發展。
正如顏士玉所說,最後此事恐怕會成為大臣們栽贓陷害政敵的狂歡,還有一些心思歹毒的小人,拿此事用來陷害旁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此蒙受冤屈。
李暮歌等兩人都說完,才緩緩開口:“以前的書稿既往不咎,此後注意即可。讀書人若是連幾個字都沒法規避,那天下讀書之人,如何規避律法條文之中的條條罪責?雖說不知者無罪,但若因不知便赦免其所犯之罪,朝廷律法還有什麼威嚴可言?至於攻訐政敵一事,只需刑部好生審理,想必冤假錯案會少許多,只怕有些人身上不幹淨,一查便似拔蘿蔔,連泥帶土全出來了。”
李暮歌將兩人的擔心一一說明,她說得似乎很有道理。
但仔細一聽,便能聽出李暮歌的避重就輕,她拿以文字論罪和律法鐵條相比,這兩哪裡能一樣。
正常人正常生活,不作奸犯科並不難,可想要避開那些文字,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