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後就應該清閑下來了,今年因為兩黨之爭,其實已經比過往任何一個冬天都要熱鬧了。
年底大家都忙著過年,也懶得去管朝堂上那些糟心的事情,這才徹底清靜下來。
李暮歌今年要過孝年,她不能去參加宮裡的年宴,也不能拜訪親友,因為她身上還帶著孝,連春聯都不用貼了。
李暮歌樂得輕松自在,這個冬天就打算在家裡當個宅女,也不打算搞事,等這個年過去了再說。
她想過好年,其他人也想過好年,可偏偏事情就在年底出現了。
皇帝到了年底,也會舉辦各種宴席,宴請大臣及其家眷,還有已經出宮建府的皇嗣們,到了宴上,酒少不了,大魚大肉也少不了。
過年胖十斤可不是說笑,皇帝也逃不了因為吃吃喝喝而長肉的命運。
他吃飽了喝足了,就想去後宮快活一下,但他身體遠不如以往,定是要吃藥助興。
酒喝得多了,肉吃得多了,人年紀大了,還吃藥助興,皇帝果不其然身體出大問題了。
彼時臘月二十五,李暮歌在公主府中閑得很,拿著話本子來回看,古代的話本子內容挺炸裂的,不少開車描寫,交通四通八達。
沒有審核機制的古代,真的比現代開放太多了,李暮歌看得索然無味。
交通太發達也不好,交通發達的同時,劇情也好看那才是上等,光交通發達,劇情像是一坨屎,李暮歌是真吃不下去。
李暮歌無聊到打算白天睡覺的時候,有人上門了。
本該在宮裡的女醫樓心澄上門拜訪,見到李暮歌後,樓心澄一句話讓李暮歌精神了。
“啟稟殿下,陛下身體怕是要不好,這幾日,有些卒中的跡象。”
“卒中?真的假的?”
李暮歌跟樓心澄看過基本醫書,知道卒中是什麼意思,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中風。
中風在古代其實也算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病,不會立即要人性命,但對於皇帝來說,中風的後果相當嚴重,一個中風的皇帝,肯定沒法處理政務。
此事當然是真的,樓心澄可不敢隨便亂說話。
她之所以知道此事,是因為這段時間皇帝沒少叫太醫過去看診,這幾日巧了,正好輪到了付太醫看診。
付太醫現在已經完全是李暮歌的人了,他查出皇帝身體不對勁來後,馬上讓樓心澄給李暮歌傳訊息。
樓心澄成日裡在太醫院低調老實地鑽研醫術,盯著她的人少,讓她傳遞訊息是最安全的方法。
樓心澄也願意給李暮歌傳訊息,她對李暮歌的印象非常好,整個後宮再也找不到如長安公主一樣好相處的貴人了。
“是師叔所言,至少七成是真的,這些日子其實陛下的身體一直不好,師叔說,如果陛下不知節制,恐怕這幾日不知何時就會發病。”
中風在大多數人看來,是突然得病,實際上很少有病是之前毫無徵兆的,經驗豐富醫術高明的太醫,很容易就能發現一些病症的前兆。
付太醫的醫術顯然是很高明,太醫院醫術高明的人不止一個付太醫。
李暮歌沉吟,所以這個訊息,到底有多少人知道?
太子知道嗎?大公主知道嗎?
大公主暫且還不知道,她離宮多年,加之她的母妃陳妃也去世了,所以她對宮廷的掌控能力下降了許多。
太子則是比李暮歌知道得還要早。
皇後執掌後宮,太醫裡當然也有皇後的人,皇帝的身體情況,想要徹底瞞著手握實權的後宮之主,幾乎不可能。
除非皇帝是那種平日裡訊息拿捏得如同鐵桶,密不透風的人,以前當太子的時候,皇帝還能做到,等後來當了皇帝,自覺天下盡在掌握,皇帝早就懈怠了。
皇後知曉此事後,猶豫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