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暮歌在大公主府的人分明說,顏士珍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在大公主府內過夜了。
兩邊都沒說謊的話,就說明顏士珍人又不見了。
李暮歌果斷將目光放在了夜城,運氣不錯,竟還真被她盯到了顏士珍的蹤跡,她去夜城還是那個原因,為了明月泉的泉水。
真是奇了個怪了,顏士珍又不是什麼酒鬼,為何每次都要去明月泉,而且還都偷偷去,生怕洩露半點兒風聲的樣子?
不光顏士珍去,一同同行的還有幾個道士打扮的人。
李暮歌仔細一查,發現跟煉藥有關。
明月泉泉水煉制的丹藥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就跟釀出來的酒有些特殊的口感一樣。
李暮歌得知真相時,眨眼已經快到年底了。
入冬後的兩個月裡,長寧沒有再下如剛入冬時那樣大的雪,只是氣溫特別低,人要是穿少點兒,在外面走一圈,能凍成冰棒,各大藥房的生意極好,在街上老遠都能聞到中藥湯的味道。
全都是用來治風寒的藥,可見長寧城中有多少患病的病人。
吃藥也是治標不治本,只要人冷,就還是會感冒,李暮歌拿了些錢,讓人去採買些生薑一類驅寒的藥材,在城外以及一些窮苦人家比較多的街道上免費煮驅寒湯,算是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幫一幫那些最可憐的底層百姓。
她還用莊子上産出的糧食換了許多碎米陳糧,用這些東西到一些地方施粥,買最差的布填草做衣裳,發給那些冬天衣不蔽體的人。
這樣做能盡可能幫到需要幫忙的人,如果是好糧食好布,根本就到不了最需要幫忙的人手裡。
李暮歌現在只能做到這些,她讓莊子上的人盤了火炕,火炕上弄了一個個的小木箱子,或是培育豆芽,或是用來育苗育種。
算是人工做了一個溫室出來,效果十分不錯,入冬前,莊子上有好幾戶人家學著也盤了火炕。
火炕造價不低,佃戶們不是人人都狠得下心盤,是他們透過“溫室”看見了盤火炕的好處,才有幾個膽大還較為富裕的人家想要試試。
李暮歌沒有上來就讓他們人人盤火炕,盤火炕好處多,但也不是沒有壞處,比如火炕其實要用更多柴。
李暮歌以前看小說,有些小說裡覺得燒炕並不會多用多少柴,給出的理由是,人人家裡都要燒火做飯,燒火的時候順帶燒炕,哪裡就多用了。
但實際上,每家確實都要燒火做飯,卻不是每天都燒。
冬天幹活少,可以一天就吃兩頓甚至一頓,餓不死就行。冬天冷,熟食能多放好幾日。
所以大多數人家為了節省柴火,會一口氣煮一鍋粥,做許多餅子,接下來十天半個月,一家人就窩在家裡,圍著一個火盆。
火盆裡放兩塊木頭能燒一整天,燒幾壺熱水,餓得不行就喝熱水充饑,到吃飯的時候了,就弄點兒涼粥與硬餅子,水一沖就是一頓。
這樣可以節省許多柴火。
火炕要想燒熱,免不得日日都得燒,往常三五天用幾塊柴,燒火炕得翻倍,對於那些貧苦節省的人家來說,柴火也是不小的開支。
積攢的柴火不夠用,就得去買,冬天一捆柴至少五文錢,一文錢恨不得掰成兩瓣花的人家捨不得。
總而言之,火炕不是人人都能盤,就像這個冬天,不是人人都能扛過去一樣。
李暮歌沒法救世人,她終究只是一個人,她能救得只有那些本就能活下去的人。
想明白這件事後,李暮歌心情不可避免的變差了許多,她又一次看見了這個社會的糟糕。
在李暮歌複雜的心情中,新年踏著堅定的步伐走向了她,到了年底,朝廷各部門徹徹底底清閑了下來。
一年之中,最忙的時間其實是秋天,因為秋天各地要上稅,統計各地的稅務就是不小的工作量。
各地的鄉試會在秋天舉行,被稱作秋闈,國子監為了讓科舉改制的事情能夠順利進行,也盯了一整個秋天。
邊關到了秋天必定打仗,草原上的異族要為了過冬做準備,南下打草谷,所以秋天非常非常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