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此,但陛下並未因此責罰淩將軍,而是將兩本賬本全都留下,將此事壓下,沒有再提。”
“這種事情,想來是壓不下去的,大公主那邊有了動作?”
李暮歌猜測,言官又要開口上奏了。
確實如李暮歌所想,顏士玉接下來說得就是言官聯合上奏,請陛下徹查西北倒賣軍械一案,楊家和淩家全都榜上有名,所以禦史大夫們認為,陛下該讓淩家回朝,楊家所有涉事之人,全都抓進大理寺去。
“釜底抽薪,這一計用得好,快準狠。”
李暮歌贊嘆大公主手段高明,還真讓大公主逮到一個可以全力輸出的機會了,而且這一局大公主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太子一方被她打得遍體鱗傷,還沒有能力反擊。
只是皇帝肯定不會願意看見一邊倒的局勢。
“計謀用得確實很好,可陛下並不願意聽從禦史大夫們的意見,陛下直言,賬本不實,楊淩兩家人皆是朝廷忠臣,不可寒了忠臣的心。”
到這一步,已經能明顯看出來皇帝的想法了。
為了能夠保證太子和大公主明面上實力的平衡,他是演都不演了,偏心到沒邊兒了。
“大公主黨想來不會善罷甘休,聽說,昨日大皇姐入宮,向父皇進獻了仙丹一枚,使得父皇龍顏大悅?”
李暮歌昨天剛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她記得小說裡大公主特別厭惡這種鬼神之說,更是對追求長生一事避而遠之。
她還以為大公主也被人穿了呢。
後來確定此事無誤,李暮歌想,看來大公主對老登也沒多少耐心了,喂老登吃藥,讓老登早死,大公主有點兒“孝順”啊。
“是,大殿下進獻丹藥,陛下並未徹底鬆口,只是命人將楊家幾個參與此事的族人抓了起來。”顏士玉臉上因為看見李暮歌而揚起的淺笑,此刻徹底消失,變成了徹底的陰沉,“楊家今日送入宮一名叫丹陽子的方士,據說此人煉丹多年,是瀧陽一帶有名的半仙。”
李暮歌知道顏士玉為什麼臉色那麼難看了。
以前皇帝的荒唐只在折騰臣子這方面,比如喜歡聽臣子說天下太平,喜歡臣子哭窮,要說荒唐到讓人難以忍受,那還不至於。
所以臣子們陪皇帝演戲的時候,對這個國家的未來還是有一點兒期待的,只要皇帝願意不折騰別的,他們可以陪皇帝演到皇帝老死,新帝上位。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看上去都是挺靠譜的人。
可現在,皇帝的荒唐升級了。
求仙問道,每個朝代的亡國原因裡,都必定會有這一步。
“你擔心,父皇會走上歧路,連帶著大莊朝政不穩,江山易主?”
李暮歌一句話說到了顏士玉最擔心的事情上。
顏士玉沒有否認,而且她擔心的事情還有一件。
“以大公主開頭,楊家隨後跟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朝堂上上下下都會陷入這種無節制的諂媚之風中,屆時,清流何存?”
顏士玉不光擔心皇帝行差走錯,她還擔心整個朝堂都走錯路。
李暮歌覺得顏士玉有些杞人憂天了,朝堂之風不可能是一夕之間突然墮落,同樣不可能一夕之間突然變好。
之前皇帝喜好奢靡享受,愛聽假大空的拍馬屁的話,其實已經初見端倪。
那個時候沒人跳出來反對,就別怪後頭底線被一再拉低。
不過能出一個顏士玉,真心實意擔心朝堂,是件好事。
李暮歌道:“大皇姐此舉,必定是得了你姐姐的同意,甚至很可能就是你姐姐提議,顏家乃是清流一派的領頭者,你姐姐若是同意此舉,想必對後續如何早有預料,你何不去問問你姐姐?”
李暮歌反正不想撥亂反正,甚至她覺得朝堂局面還不夠亂,沒有將那些藏起來的蠹蟲都一一逼出來。
那些人跳得越歡,做得越多,落下的把柄越多,日後一口氣清算時,便有足夠的證據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李暮歌想,世風日下,真正擔心大莊未來者,可能滿朝上下,只有顏士玉一人。
顏士玉以前有什麼不懂,總是會直接去問姐姐,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姐妹倆開始互相提防,再也不複從前親近。
顏士珍什麼都不會主動跟顏士玉說,顏士玉也有意閉口不言,以免將有關李暮歌的事情告訴顏士珍。
畢竟李暮歌身上有很多秘密,她必須要保守那些秘密,以防各方勢力提前盯上李暮歌。
“你不用擔心我,差不多已經到時候了。”李暮歌看出顏士玉的隱憂,輕笑一聲,溫和又堅定地開口道:“我該往前走,走到天下人面前了。”
顏士玉一驚,她抬頭對上李暮歌那雙閃爍著野心的眼眸,心底無數情緒堆積,叫她一時喉嚨發緊,竟一個字都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