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書籍,不如說是一個傳說。
當地信奉女媧,尊稱母神。有個習俗是會選出特殊年月日出生的女子,尊為聖女,這個傳說是聖女與一個長寧商人相戀的故事,最後聖女被母神接引回家,長寧的商人則不知下落,有人說長寧商人已經回歸母神的懷抱。
李暮歌看完這個傳說,滿頭霧水。
這要是誰寫得小說,她非要打個差評不可,什麼爛尾的破故事!
“永壽,這個年號是盛天皇帝晚年所用,只五年便換瞭如今的景元,今年是景元十五年,那就是十七年前了。”
顏士玉粗粗一算,嚇了一跳,這手冊竟然是十七年前的老物件了,比她和十四公主都大!
“十七年前的東西,跟現在的巫蠱之術,好像沒什麼關系啊。”
難道她查錯方向了?
李暮歌不確定,她覺得自己沒查錯,直覺告訴她,破局的關鍵點就在這位淩淞舍人身上。
“淩淞舍人現在在哪兒任職?”
手冊看不出線索,幹脆就去找人!
顏士玉嘆口氣,動作輕柔地收攏手冊,低聲道:“淩淞舍人已經去世多年,他遺留世間之物,恐怕也就只有幾本遊記手冊了。”
人已經死了。
李暮歌沒想到對方年紀輕輕就沒了,“他是通譯官,當初在南地時,肯定翻譯過不少當地人的書本典籍,史館之中,應該會有所記載。”
顏士珍在史館編撰修史,史館的東西,顏士珍都能接觸到。
顏士玉表示明白,她回去就問。
在李暮歌和顏士玉翻閱手冊的時候,工部走水了。
這一場火起得離奇,燒了一間廨舍,廨舍之中還有一名工部主事,明明很早就發現起火,許多人前來救火,卻不知為何,那火就是撲不滅,硬是從下午燒到晚上。
等火滅了,周遭幾間廨舍全遭了災,好在人員撤離及時,只有那位倒黴的工部主事被燒死了。
第二日,李暮歌到工部的時候,大公主已經先一步到了,一起在現場的還有大理寺和刑部的人。
那名主事的屍體被抬出來時,眾人驚呼,屍體已經完全變為一具焦炭。
一股燒焦的味道隨之飄開,大理寺來了一位少卿,見周圍人都面露難色,便好心說道:“各位若是不適應此景,不如移步其他廳事?”
“工部現在其他廳事人擠人,東西也亂七八糟擺了一地,遠不如空地上寬敞,在下已經布好了桌椅茶水,諸位貴人不如去坐一坐?”
崔明璋出面,將事情安排得十分穩妥。
工部出了事,聚集在此的人都是因為工部失察,本來對工部的人沒什麼好臉色,現在看崔明璋這位工部侍郎安排得實在穩妥,便掃去了面上的晦氣,客客氣氣得說著話走了。
大理寺少卿見人都離開,鬆了口氣,帶著仵作便要上前簡單驗屍。
“驗屍的結果給本殿下一份,十四,跟皇姐去裡頭看看吧。”
大公主說完,不等大理寺的人勸說,邁開大步往燒成框架的廨舍而去,李暮歌看見那位姓鄒的少卿到嘴邊的勸說,全被大公主的特立獨行給打回去了。
“十四殿下,裡頭危險,隨時可能會坍塌。”鄒少卿轉頭看見年輕的小公主還沒有走,連忙開口道。
李暮歌點點頭,“鄒少卿放心,大皇姐身邊有人看護,我們不會有事的。”
說完,她跟著大公主進屋了,徒留鄒少卿在原地,眉頭能夾死蚊子。
李暮歌可沒有空餘的精力去管這位少卿的想法,她能感覺到大公主現在心情特別不好,她同樣心情沉重。
“十四,你說死得這個陳錄主事,會不會就是畫軍械圖的人?”
大公主拿出兩塊面巾,一塊自己矇住口鼻,一塊遞給李暮歌,蒙完後,她開口問道。
聲音有些悶,聽著不真切。
李暮歌沉默搖頭,她不知道,但九成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