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58章 春天十二)
“我將安東受到破壞分子威脅的事情彙報了上去。為了保護這位不諳世事的工程師,我第一次違背了自己的原則,模仿那種歪斜怪異的筆跡,跟安東一起重新偽造了一份‘邪神的紙條’。
在原始對話中,安東明顯已經被對方說服,甚至寫了一些犯忌諱的話,如果落到克格勃手中,會給他帶來很大的麻煩。
也許是我的行為給了安東‘共謀’的錯覺,他從此異常亢奮地試圖參與我的調查活動,無論怎樣嚴厲制止都沒有用。大概是我一直表現得色厲內荏的緣故。
原本在安東家裡借住兩天後,我就受到夢遊般的無意識行為困擾後來邪神承認那正是祂的手筆),獨自前往了招待所,但當我發現安東在沒有我監督的情況下跟神徹夜閑聊之後,又不得不搬回去,以便及時檢查他與神的任何交流記錄。
安東爭辯說那不是閑聊——的確不是,他與神的聊天內容如果暴露出去,足夠他在西伯利亞度過餘生了。
神先是引用一篇《實驗與理論物理雜志》在‘將來’會發表的文章我不知道如何評論),解釋了操作反應堆控制棒為什麼像彈鋼琴一樣困難——問題出在控制棒尖端的石墨。
這一解釋顯然讓安東如醍醐灌頂,對神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同痛罵蘇維埃核電站的剎車系統設計是狗屎後,安東提出以北亞美利加間諜威脅進行破壞活動為由,倒逼核電站進行安全改造,但神冷冷地說祂早已經試過了,結果在停堆測試中‘成功炸了個大煙花’。
神細致地講解了事故的全過程,背出當時的儀表讀數和事後的調查報告,還描述了當時我和安東在現場的表情以及事後的慘狀。這些描述沒有給我任何實感,但明顯給了安東極大的震撼,讓他陷入了對核電站安全的極大擔憂中。
日夜憂思幾天後,安東決定要想方設法調入被預言發生事故的4號反應堆擔任操作員,依靠自己‘無懈可擊的操作’親手製止事故的發生——我意識到這正是神想要誘導他去做的事情,而且受到這一誘導的人很可能不止他一個。
我意識到自己站在重要的分叉口上。如果我繼續隱瞞神的所作所為,那麼祂遲早會如願以償地控制所有人。為什麼我還沒有上報?是因為我潛意識裡並不相信祖國嗎?
神明顯並不深諳心理學,也不屑於採用任何迂迴的話術——祂不需要。祂只需要偶爾展現‘神跡’、輕描淡寫地把過去和未來混為一談、那種彷彿歷史可以隨意扭曲的近乎於‘實驗’的態度,已經足夠令人戰慄。
我給自己找到了藉口。即使我選擇上報,神也會像阻止我自裁一樣,把業已發生的事情抹消掉。”
複活教眾對變異者的集中工作還沒有徹底完成,但洛書對歷史的微調已經開始了。
第一件事就是清點自己的子彈:
安東·謝爾蓋耶維奇,在洛書沒有汙染過的歷史上,原本為3號反應堆操作員,因為被4號反應堆爆炸波及,參與了後續事故處理,在事故後死於放射病。在“第二場獻祭”的力量下,死後回歸禁區,被複活教困在陣法中。
2號反應堆機械工程師娜塔莉亞·索科洛娃,並未直接死於輻射,但受到了間接影響,數年後癌症去世。她葬在基輔,但即使相隔幾百公裡的距離和數年光陰,禁區的力量還是沒有放過她。
謝苗·普羅斯庫裡亞科夫,4號反應堆實習工程師,在事故後趕往反應堆廠房,試圖手動插入控制棒來補救,從此失蹤。
尤裡·霍傑姆丘克,渦輪機操作員,爆炸發生時被混凝土塊砸中。
注:人名的姓氏大多沿用自歷史上的切爾諾貝利事故,但名字替換以示架空劇情需要,不一定完全符合史實)。
……
這些事故的當事人和死難者,有的已經失蹤了四十多年,直到被複活教眾在禁區中找到盡管除了透過洛書,身份已不可辨認);有的從事故中倖存,又活了若幹年,但在死後卻依然被某種詭異的力量禁錮在禁區;還有的像齊姆、奧卡加布琳娜和帕維爾那樣,在詭異力量的作用下陷入了一種非生非死的狀態,再也無法融入社會生活。
所有這些被“第二場獻祭”捕獲的人,彷彿在靈魂上穿了一條來自地獄的鎖鏈,即使被安葬的地方距離切爾諾茲克千裡之遙,在亞空間的維度中,他們也從未真正離開。
他們從未逃離切爾諾茲克。
那些“死而複生”的人已經失去人類的理智,洛書無法再徵求他們的同意,只能擅自借用他們的身份,但願能將他們從這樣的宿命中解脫。
就像對安東做的那樣,洛書正在試圖用各種方式,把他們全部調入4號反應堆操作班組,以求把這座屎山程式碼級的反應堆、蘇維埃歷史上的巨大bug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然後就是其他需要格外注意的人員:
首先就是4號反應堆控制室主管格裡戈裡·迪亞特洛夫。在事故後,他又活了二十多年因瀆職被判十年監禁),理論上死後也會回到禁區,但現在還未找到。
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這個主管魯莽輕率,那麼操作員的技術再怎麼無懈可擊都是白送。如果在禁區實在找不到人,那就算寫政治黑報告,也得想辦法把他弄走。
除此之外還有核電站站長烏裡揚·布留哈諾夫,總設計師維克多·斯拉夫斯基,前者同樣還沒找到,而後者當年不在事故現場,不可能在禁區裡找到人,那麼洛書的影響力就有限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巨大變數,就是那些可愛的實習工程師們,他們的“歷史穩定性”太差,很容易在洛書的蝴蝶下改變人生軌跡比如去了別的電站),於是表現出令人頭禿的隨機重新整理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