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訊息的傳播超過了審核的負荷,那麼確實無法遏止,”程玖:“而斷網是不可能的。”
經濟早就已經被綁上了網際網路的戰車,停不下來了。
程玖聳聳肩:“人類不可能只享受網際網路的好處,而躲開它的反噬。”
洛書忽然想到:“如果人工智慧審核達到人類水平,是不是就可以遏止?”
“如果一條違禁和掉san的訊息可以在發出的瞬間就被人工智慧審核捕獲,而不會被人類使用者接收到,那麼就掐斷了邪教藉助網際網路傳播的渠道。”
黎鳴霄:“現在不還是人工智障時代嗎?”
“但留給邪教徒的時間視窗不多了,”洛書點點那條準備攻擊的眼鏡蛇一樣立起來的邪教活動曲線:“他們‘讓主降臨’的野望,是不是必須在這個視窗中實現,所以才變得更加瘋狂呢?”
“說不定更缺時間的不是我們,是他們。”
“那80年代呢?”程玖忽然問:“還有50年代呢?”
程玖的問題往往切中要害,但也經常過於簡潔,需要洛書理解一下:
真理教在華夏原本一直很低調,其活動曲線實際上出現過三次跳漲:第一次,是50年代分裂出“自由教”;第二次,80年代分裂出“進步教”;第三次,才是千禧年後,因網際網路而出現的暴漲。
第三次是可以理解的,但前兩個時間節點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80年代,網際網路還在孃胎裡,只是極少數人的遊戲;50年代,fortran剛剛發布,計算機才脫離打點紙帶時代。
黎鳴霄:“冷戰?”
“這麼一想還真是,”洛書不由坐直了:“50年代和80年代,分別是冷戰的開始和末尾。”
程玖引用《切爾諾茲克狂想》裡的論斷:“冷戰的背後是神戰。”
洛書:“混沌的崛起?”
“50年代,是麥卡錫時代?,”黎鳴霄:“80年代……”
注?:指的是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美國“麥卡錫主義”反康米主義運動前面提到“對康米主義者的獵巫時代”也是指麥卡錫時代),無數人被標記為康米主義者而遭到迫害事實上,筆者認為這種獵巫至今也沒有停止)。
三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獻祭?”
80年代,在埃塞洛克斯發生了三場疑似邪教獻祭:三起造成規模死亡的事故,電車脫軌、證券交易所踩踏、加油站爆炸,發生地點在地圖上近乎三角,而死亡人數構成斐波那契數列。
程玖冷靜道:“是四起。”
洛書一下子明白她說的是什麼,頓時感覺一股寒氣從尾椎骨升起:
1986年,切爾諾茲剋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