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大多數人、特別大阪人,根本就不想打。他們之前爭搶進入滿洲的名額,其目的可是來卡油的。
至於人數嘛!都不用再數。青川林木,環視一下自己身邊的軍官,見無人有異議,遂說道:
“我軍罷戰,接受你們的整編如何,希望貴軍能給我們一個妥當的安置。”
正這時,蘇小明風塵僕僕地從一輛卡車上跳下來,問幾句原由後,少將對少將說到:
“好,我們可以考慮在西海灣境內建立一個日本小鎮。合適的話,你們能將家屬接過去。軍官們給一筆錢,自營謀生。士兵整編整體作為我們的假象部隊,發給他們軍餉,只參與訓練不出戰。如何?”
“成交!只是希望貴軍和貴政府能透過外交努力,將我們的家屬接來,我們將感激不盡。阿里嘎多、鍋砸一馬死!”
遼河作為華夏七大江河之一,是溝通東北與中原的重要水道,其水上航運早在魏晉之際開始了。到明代,中央及鹽引商人為遼東駐軍輸送糧餉軍需等的,亦均以海河聯運來實現。
清朝以後,東北移民逐漸增多,東北大地得到漸深漸廣的持續開發,遼河的航運由單向輸入,轉而為雙向對流。源自民間的、純粹出於商業目的的遼河航事,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
日俄戰爭後,大連及安東相繼開港,原本由遼河獨自承擔的物流被瓜分。
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的陸續建成通車,東北各地相繼實現了鐵路聯運,各地貨物一日之間可運抵大連,使鐵路與河運形成徹頭徹尾的競爭態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從大連港及南滿鐵路均被‘租借’後,日本愈加致力於鐵路的經營,對遼河的航運產生巨大的衝擊,遼河航運逐漸導致沒落。
但從1928年起,遼河的航運似乎一夜之間暴起,各民間機構相繼成立了7家海河聯運公司,張作霖至張漢卿樂於有人與日本人的海港鐵路競爭,絲毫不與干涉。
如此的一條經遼東灣進遼河口,入雙臺子河接渾河、進瀋陽的海河陸航的運輸線路重新開通,大量的淺水貨船與馬車、卡車聯運的運輸工具,在遼東灣至瀋陽一線運營。
這個純粹民間的商業行為,帶動沿途一帶的貨運、客運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卻對日本經營的大連港與南滿鐵路的衝擊不大。
而9月19日的這天,瀋陽多家海河聯運公司人去樓空,沿線所有的貨船與車輛,於凌晨全部離開瀋陽。一條運營線路說停就停了,就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918事件的發生,代表著日本將控制東北,咱不同你玩了!更是的,這條線路遂是西海灣開闢的。
從918的槍聲響起,其的運輸工具便滿載著各式‘貨物’和2萬多民眾,經渾河過遼河入海,乘坐10餘艘大型的德國海船,駛離遼東灣。
另一條陸路的大批卡車、馬車與人群,從盤錦經錦州入關內,一場小有規模的遷徙,在少帥的默許下,從東北撤離。
喜歡血染軍魂請大家收藏:()血染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