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索米衝鋒槍研製成功後,暢鵬大叫一聲‘好’,說道:
“張祥生好樣的,從今天起,你這個‘西海灣守備軍後勤部裝備處’處長,統籌西海灣所有的武器研發和生產,我西海灣能否自保與在未來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便在於你這個大功臣。”
他話音一轉,遂對一眾軍方與情報機構的頭頭們說道:
“兄弟們啊!你們可知突擊衝鋒槍苛刻的製造要求和迫擊炮對我軍戰鬥力的影響嗎?能夠自行製造標準型狙擊衝鋒槍,這就代表著西海灣的武器製造水平領先當今世界至少30年;有了迫擊炮,我們的軍隊便能在民國所向無敵。”
西海灣標準型狙擊衝鋒槍,被命名為‘突擊衝鋒槍’:它既是芬蘭1931式索米衝鋒槍。<1931有著複雜的結構和工藝以及苛刻的選材,但精益求精的加工標準,帶來的優異的可靠性和射擊準確性,才是索米衝鋒槍最值得稱道的。
蘇芬戰爭時期,芬蘭軍隊用有限數量的索米衝鋒槍在防禦作戰和叢林、山地游擊戰中給了蘇軍沉重打擊。使得斯大林對武器設計者發出“超越芬蘭索米衝鋒槍”的最高指示,由此可見索米衝鋒槍的效能。
實際武器研發生產程序中,長壽的輕武器並不少見,而索米衝鋒槍沒有經過任何改進卻能挺過54年的風雨,甚至有些結構設計放在後世都算得上是先進的。
索米衝鋒槍射擊精準,最遠射距能達500米,它保險耐用,可滿足左、右手通用射擊;全長87厘米,空重4.6公斤,使用9毫米手槍彈,供彈20、50發彈匣或70發彈鼓,射速900發分鐘,有效射程200300米。
西海灣擁有了索米衝鋒槍這個生產技術能力,對於‘按圖’生產西海灣未來的制式裝備,可就具備了基本條件,暢鵬怎麼能不驚喜。
當初從武器圖紙裡挑選時,不是說鍾愛索米衝鋒槍,而是這一款衝鋒槍是這個年代的代表性武器,既然芬蘭在30年代前就能製造,說明它製造並不困難。利用它的製造基礎,ak74才是暢鵬真正想要的武器。
迫擊炮就簡單多了,讓皮特買回幾門蘇聯、英國、法國的幾種口徑迫擊炮和炮彈的樣品,按‘圖紙’生產便行。而到了1931年,民國的兵工廠都能生產迫擊炮。
華夏p89式60毫米迫擊炮,作為典型的輕型連屬迫擊炮,由單兵攜行,用於山地和叢林作戰,可配置到連排。p89式60毫米迫擊炮具有質量輕、初速高、射程遠、操作使用方便等優點,是世界上普遍公認的名炮。
82毫米則按蘇聯模式發展的口徑,可使用敵人81毫米炮彈,但敵方81毫米迫擊炮無法使用這種炮彈。
60迫擊炮最小射程145米、最大射程2700米,射速30發分,身管長830毫米,炮重14.3公斤,炮彈重1.33公斤,有效殺傷半徑12.9米;82毫米迫擊炮最大射程5900米,殺傷半徑20米。
有了這兩種口徑、便於攜帶、威力可觀的迫擊炮,配置到排、連、營一級,西海灣軍隊的戰鬥力將非同一般。
隨著司令官的講解,在座者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他們對司令一系列的佈置一貫言聽計從,包括辛報國和各師師長以及使用各式特種單兵武器的蘇小明、武有貴,都不得不佩服司令對武器的準確選擇和熟悉程度。
暢鵬又悠悠地說道:
“想必大家都想擁有可以當狙擊槍使用的突擊衝鋒槍吧!但是我們只生產1000支,使用500支、儲備500只,只有特種部隊的部分人員和正師級以上的警衛員才能配備,為什麼?因為它複雜的結構和工藝以及苛刻的選材導致它高昂成本,它的單價比10挺機槍還要貴。當然你們個人出錢買也行,你們當中也有不少的財主,呵呵!”
眾人沒誰敢於搭腔,因為大家知道具有‘流氓’稱號的老闆,難不說又在動什麼心眼。
第一天的軍事會議就是一個關於軍事裝備的彙報和佈置會,按暢鵬的設想,西海灣的武器生產和裝備分唯幾個階段:北伐戰爭階段、出口階段、對外戰爭階段、儲備階段。
他已將西海灣軍隊武器裝備的設計年限制定到了1945年,再往後的情況得再看了。
北伐戰爭階段也就是目前階段,西海灣的武器和後勤裝備為:
<p38式改進型衝鋒槍<g08馬克沁重機槍
英國造李恩菲爾德狙擊步槍<1911手槍
仿德式毛瑟連發改裝手槍
仿德木柄手榴彈
仿德改進型50毫米擲彈筒
班排級60毫米迫擊炮
連營級82毫米迫擊炮
團級75毫米步兵炮
德制1號坦克
德制10輪柴油重型卡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美製i型越野車
平底武裝運輸快船
不會有人對這個裝備和配備有意見,在座者都知道西海灣擁有更先進、更強大的武器,但人人都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而在這個太多的軍閥部隊,大都不能保證人手一槍,西海灣軍隊卻已人手製式武器之時,單兵個人還能配備一支自動手槍或可單連發的毛瑟手槍。
武器裝備的事宜佈置完畢,暢鵬直接下達了編制的命令,西海灣武裝部隊設定為:
一、守備軍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