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辛勤勞作,晚上能上街走走。
平直的水泥路面還有路燈,各處空地廣場人山人海,湊個熱鬧,聽聽談談好不歡喜。
如省著點吃用,買張電影票,或是得個表揚、立功什麼的,全家人憑著單位發給的影票卷看一場電影,精彩的畫面和故事情節能說道一個月。
自從《火燒圓明園》放映後,看電影成為了西海灣人的一種時尚。
新成立的西海灣電影製片廠陸續推出自產的電影,雖然故事和畫面尚簡單,但電影院總是滿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是大家都說比不上《火燒圓明園》好看。
電影製片廠負責人找到特首,他不得不又故技重施,從帶來的音像資料裡找出的幾部老電影整理一下。
掐頭去尾,刪掉見不得人的字幕,忙了兩天,叫電影廠帶上攝影機和膠片,對著只露出顯示屏的電視機拍攝。
如此,幾部超級電影又即出世,足足放映了兩年。
人們百看不厭,它們是《白毛女》《阿詩瑪》《劉三姐》《林則徐》《黃飛鴻》。
西海灣第一部彩色有聲電影《火燒圓明園》亦是如此炮製出來的。
當時正想用什麼辦法來激勵西海灣人的鬥志,與洋人們好好的‘玩下去’。
暢鵬靈機一動,原計劃送給藏區學校的音像資料和製品裡有不少老電影的光碟,如此拍電影的成本幾乎為零,還有什麼比這樣幹更快捷的山寨方法。
他還設想著,在合適的時候找些個合適的人來,培養出一批明星,以這些音像資料作為基礎,單朝影視歌方面發展,保證明星們紅遍全世界,數錢數到手抽筋。
暢鵬再次告誡和忽悠電影廠廠長,應該看的才看、應該說的才說,這些電影是一個秘密機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拍出來做特別用途的,表現得好的話,還有不少外語影片也可以考慮給他。
並命令這些電影只能在西海灣放映,嚴禁複製外賣和流出西海灣特區,否則那些電影專利人絕不放過他。
廠長嚇得要死的同時,為這些精良的電影無法賺回大量的外匯而心疼且可惜。
暢鵬卻在心裡合計,等電影廠能夠自行拍出些好的作品後,找個機會把這些電影都銷燬,免得後世人罵自己。
在剽竊拍攝之餘,暢鵬給來自於羊城的餘世維,講解了不少電影題材選擇的方法和拍攝的手法、技巧。
如此豐富的內容,他可記不過來。於是乎,餘世維廠長請求暢鵬去電影廠給大家上課,暢鵬想到電影可能帶來的影響和綜合效益,答應去一趟。
結果整整講了一整天,各種各樣的問題一一作答,弄得自己幾乎得講不出話來,在阿忠有意的凶神惡煞裝模作樣下才得以離開。
餘世維也是一名海歸,留學英國的他,在看過一場無聲黑白電影后便著了謎。
家道殷實的餘世維放棄學業,在歐美四處學習關於電影方面的知識。可運勢不佳的他,沒有什麼作為,不得已回到羊城,開了一個照相館,同時經營照相器材。
發燒友級別的餘世維,他店鋪有幾部最新式的電影機和放映機以及最新的彩色膠片等,王家組織人員和裝置前往西海灣時,到他的店鋪購買貨物。
基於西海灣的人才需要,得到資訊的餘世維便前往西海灣考察。
一來二去,餘世維的拍攝技術和對電影的喜愛,使得他被特區政府看上,成為了西海灣電影廠的廠長。
1912年,貝拉·加斯帕發明了分解膠片顏色膜成像的彩色技術。美國柯達公司及時地購買了這項技術專利,並推出彩色膠片。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聲電影在紐約公映。
西海灣電影廠從成立起,便擁有了有聲彩色電影的製作能力。
由於西海灣的“科技進步”,電氣研究自第一部電晶體收音機推出,各項電氣研究即已展開。
鍺半導體晶片和pn結晶型電晶體等的具體應用,不止於收音機,還應用於其他裝置和留聲機上,便可在放映時同步播放聲音。
得益於特首的指點,餘世維從黑白膠片拍攝至彩色膠片拍攝,從無聲放映至同步配音放映,直到以留聲機錄音到同步播音,讓特區的同步有聲彩色電影走在世界前列。
“低調”的特區,包括電影廠和電影院,誰問什麼都得不到滿意的回答。
在這個交通不便、通訊較為蔽塞的年代,西海灣照樣‘精彩’而不引人注目。
喜歡血染軍魂請大家收藏:()血染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