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海灣軍區文工團,這個文藝機構不僅僅在特區,在整個民國乃至世界都獨具一格。
文蟾原只能算是個藝人,彈彈唱唱沒有問題,可讓她去組建一個文化團體就要了命了!
起初彈著琴、唱著她的老調和那首暢鵬給他的《明月幾時有》,不時讓馬軍武帶著在一些小型聚會上表演一下,對於怎麼搭個班子、選擇場地、招收人員、排練節目是兩眼一抹黑。
老馬時常又忙得不著家,她一個人在家搞不出個什麼名堂,所以歌舞團也就停留在口頭上。
馬軍武作為西海灣特區的2號、政府的1號人物,哪還有時間像從前一樣每天都喝喝小酒、聽點小曲。
終於,一個人在家實在寂寞的文蟾吹出枕頭風,讓老馬幫她。
馬軍武聽聽小曲還罷,哪會知道特首長官隨口一說的文工團怎麼操作,又得去向他請教。
老馬難得放下面子請來相求,何況這事與他‘個人生活’相關聯,暢鵬痞痞地對他說道:
“你如不封建,放下那大男子主義,捨得讓文蟾出到外面去,正所謂‘下放到群眾中去,那裡有人生的大舞臺,只要加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轉告給文蟾嫂子,再到辛報國那裡弄一張西海灣軍區文工團團長的委任狀,她的問題便解決了,相信我!”
馬軍武聽到暢鵬的這個激將法,多少有點賭氣的成分,真的讓文蟾每天四處去走動。
文蟾慢慢地有了幾個同性的朋友,又慢慢有了一個朋友圈子。
特區軍隊在民眾心裡的位置有多重,而她憑著軍文工團團長的頭銜,便是一副金字招牌,訊息一傳,身邊聚集的人便多了,這個出謀劃策、那個乾脆提出想當文工團的團員。
當文蟾拿著一份文工團成立計劃書,找到馬軍武要錢要物要權時,老馬嚇了一跳說道:
“這個是守備軍的軍區文工團,歸部隊司令或辛參謀長管,我管的是政府機構,軍隊的事管不著。”便逃之夭夭了。
文蟾可不願辜負群眾對她的寄望,硬著頭皮讓政府工作人員領她去找特首,暢鵬看過計劃書,立刻在計劃書上寫到:
“軍區文工團的成立將提高我軍的精神面貌和戰鬥力,必須大力支援。”
然後對文蟾鼓勵了幾句,專門讓阿忠開車送文蟾到總參謀部找辛報國。
辛報國一看司令的簽名,雖然一時想不通這唱歌跳舞怎麼能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但仍然吩咐參謀處長給文蟾下撥開辦經費和暫定半年的開銷額度。
既然文工團棣屬於守備軍,那就再調一名中尉軍官任副團長和一個班士兵作為文工團的班底。
於是乎,西海灣守備軍軍區文工團正式成立了!
人員招收,場地選擇、整理、裝置購買,教員、舞蹈、音樂藝人,歌舞、話劇編排、彩排,直到在某劇場試演、體育館露天劇場演出等等。
特區部隊和民眾得以知道,咱們西海灣有一個不要錢便能觀看錶演的軍區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