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地理位置的順序及排序視察部隊,暢鵬一行來到一師某連駐守的米國飛機制造場,檢視及慰問完部隊,自然順道去看看米國人怎麼製造飛機。
視察及慰問過後,三輛越野車從飛機制造廠守衛連隊駐地開往製造廠,像極米軍二戰時期的模樣,天晴時的越野車拆除四個門和車頂,警衛隊人等均都學著暢鵬,人人帶著一副進口太陽鏡。
暢鵬還說,快了,等我們更多的工廠建立後,連這太陽鏡都要生產出口賺外匯。
飛機制造廠裡大多是身著米軍軍服的米國人。如此的機密,米國人可不敢輕易讓民營公司來參與,技術力量不足,便將從國內各處收集來的工程師們加入軍隊。
看見越野車隊直接開到他們製造的半成品飛機面前,當頭敞篷越野車車頭前的三顆星,令得沒有人敢阻攔,米軍安保連忙去請他們的負責人。
參與制造的華夏工程師和技工一看見,認識的人一招呼,大家便都知道是特首來到,馬上停下手中的活路圍上來,暢鵬與他們一一親切的握手,問候著他們。
機庫內,各兩架p38“閃電”雙發戰鬥截擊機和空中堡壘b29重型轟炸機已初見雛形,趕過來的米方和華方負責人都陪同視察,並向特首講解飛機的原理和製造過程。
暢鵬饒有興趣地聽著,不時詢問幾句,逐漸說到自己對飛機的認識和見解時,技術人員們都圍上來,紛紛用筆記錄著。
沒有學過飛機駕駛、更不懂飛機制造的他,怎麼能讓此時最高階的工程師們虛心聽講和記錄。
原來,暢鵬不知不覺講的是前世坐過飛機的感受、軍用飛機雜誌裡的說明、各型飛機間的對比、戰鬥機與轟炸機的區別等等,往往一句話便是飛機理論和軍用飛機制造的至理名言。
暢鵬不知道自己不經意之間說出來的,都是幾十年飛機研究和製造的總結。
從他一個西海灣特首與武裝部隊司令的口裡說出來,當然讓人相信。而在場者基本都是飛機研究和製造的專家,哪會分不清他所說的是否有用。
因此,西海灣特首的一番脫口而出,加速了這些飛機的製造進度。
離開飛機制造廠,暢鵬坐在車上,總感覺美方的總工程師史密斯不對勁,與自己說話的口氣及表情顯得很不自然,或許與自己見面不多、生疏些吧!
後幾日視察德意志潛艇製造船塢時,暢鵬對潛艇的功效及潛航等,同樣也是發表一番自認為淺薄的見解,使得這第一艘試驗潛艇提前半年出爐。
而後,西海灣的各路專家們只要一出現製造過程的難題或瓶頸時,即向西海灣科技院提出要面見特首,他們認為特首即使不是工程師,也應該是製造業和航空及武器裝備等領域的理論家。
然而,凡是接觸過特首的各行工程師及專家都認定他肯定是絕對的行家,提出拜訪及請求特首或請司令參與研究製造的人太多,暢鵬儘管明白到了自己見識的重要性,也難以一一顧及,只得挑重要的研究課題或自己較為熟悉的進行,結果參與的專案依然不少。
於是,暢鵬又得到一個稱號,西海灣人親切的稱他為“西海灣之父”。
任何西海灣人只要有違於特首的意志,他都將成為西海灣人共同的敵人,為暢鵬統帥西海灣人民對華夏做出貢獻,打下了堅實的、牢不可破的基礎。
司令下基層的活動,的確令部隊計程車氣提高不少,辛報國請示暢鵬同意,讓司令部參謀處制定的視察路線,涵蓋了連一級的駐守點。當司令官親自來到看望遠離城鎮某儲備處、山洞倉庫的官兵,給哨兵遞上一支駱駝香菸時,這對官兵們心中帶來的震撼可想而知。
暢鵬一路上充分感受到官兵們對自己的崇敬和愛戴,往往在某地久久不願離去,不時乾脆留下與官兵會餐,偶爾還會住下來。
興致一起,便讓阿忠將自己的睡袋鋪到士兵們的通鋪上與戰士們同眠,使得行程時間加大,下一處等候著司令官前來的部隊望眼欲穿,不時打電話到參謀處詢問。
一個多月時間圍繞著整個西海灣特區,煌城、擎州、北濱三個市及幾個縣的軍事所轄地域和邊防部隊的駐地,暢鵬終於完整的轉了一圈。
由於部隊密佈於西海灣各處,之間的行程並不遠,一路觀光與體驗式的視察下來,他也不覺得勞累。
當最高長官正想著是否到地方上也巡視一輪時,馬軍武、王昌國、王素娟分別三個電報發來,身為特首也不得不回到煌城官邸。
馬軍武和王昌國說的是政府與軍工製造之間的聯絡及技術難點方面,以待特首回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