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屋子彌漫著小米飯的香味。
須臾,四姐端起鐵籠蓋,只見那米飯高出鐵籠許多。四姐取過鐵勺,將米飯都舀到鐵籠蓋裡邊,堆得滿滿的。四姐又將鍋裡添了幾瓢水,火裡加了些柴。霎時,鍋裡冒起了熱氣。四姐對文瑞道:“我剛才看到了院子裡有南瓜,你去摘一顆來。”文瑞道:“才開花,哪裡有什麼南瓜?”四姐道:“有一顆了,你去看看。”文瑞便出門到院子西邊柳樹下去看,果然有一顆南瓜,已經有海碗那樣大了。他便摘了回來。四姐將南瓜洗了洗,便將南瓜從中切開,將半顆切成小塊煮到鍋裡。文瑞和崔老夫人看看那冒著熱氣,香噴噴的米飯,又看看一直在灶邊忙碌的四姐,不敢說話,也不敢吃。四姐收拾了菜刀和案板和那剩下的半顆南瓜,取過三隻碗來,問崔老夫人道:“娘,你是先喝碗南瓜湯呢?還是先吃碗米飯呢?”“你們先吃,你們先吃。”崔老夫人道。“娘,誰也有份,我們一起吃。”四姐道。坐在一旁椅子上的文瑞終於鼓起勇氣,取過鐵勺盛了一碗米飯,拿過筷子吃了起來。四姐這時又開啟了木鍋蓋,只見鍋裡香噴噴一鍋南瓜小米湯。“娘,你有病,還是先喝碗小米湯吧。”說著,四姐將一碗熱騰騰的米湯端到崔老夫人面前。
“娘,這米飯太好吃了。我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米飯!”崔文瑞一邊吃,一邊說道。四姐告訴老夫人和文瑞:“這是度荒寶米,是蓬萊仙家的種子,一顆米夠做這樣四鍋飯,剛才媳婦煮了半顆已經是有些多了。”崔老夫人聽了,點頭道:“原來是仙米,待我先喝了這碗湯也吃些。媳婦,你快吃吧!剛進門就要你伺候我,太對不起你了。”四姐道:“娘,看你說哪裡話?媳婦就是來孝敬你老的。”崔老夫人聽了喜不自禁,她端起了米湯。
有《減字木蘭花》為證:
米分兩半,煮一半還留一半。崔母心焦,笑爾姑娘傻又妖。
揭開鍋蓋,燦燦噴香堆嶺岱。婦巧如斯,今後何愁無米炊?
四姐、文瑞、崔老夫人都吃飽了米飯,喝好了南瓜湯。三人誰也不能再吃了,可還剩了不少米飯和米湯。“娘,小玉來過沒有?文瑞問母親道。”“剛過中午時來過,她在你武嬸家吃過午飯,來咱家喝了一碗水便去了。”崔老夫人說道。“我去喊她,讓她再來吃些。”說著,文瑞走了出去。“娘,小玉是誰?”四姐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問道。崔老夫人便將小玉的情況詳細的告訴了四姐。“真是個命苦的姑娘!”四姐嘆道。她將鐵籠蓋裡的米飯舀到一隻大碗裡,放到灶臺邊,上邊又扣了一隻大碗,等文瑞帶小玉來吃。
有詩為證:
龍肝鳳膽留不住;偏願來做樵子妻;
也會熬湯燜米飯,仙家手段把姑迷。
一會兒,文瑞領小玉進來。小玉看見四姐,驚問文瑞道:“文瑞哥,你果真領回個九天仙女來了?”文瑞笑笑,將四姐立在牆角的案板搬上出去了。四姐道:“這位就是小玉姑娘吧?快來吃些米飯喝些南瓜湯。”四姐說著,盛了一碗米湯端給瞪著一雙大眼睛呆呆地看著她的小玉,又將扣著米飯的大碗拿過,將米飯也端到灶臺邊上。“你真好看,我是該喊你姐姐呢?還是該喊你嫂子呢?”小玉一邊喝著米湯,一邊問四姐道。“喊姐姐吧,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親妹妹了。”四姐笑著對她說道。小玉點點頭,喝完了米湯又端起米飯吃起來。一會兒,小玉將一碗米飯竟也吃完了。她又看看四姐,道:“這米飯真好吃!姐姐你叫什麼名字?”“我叫張四姐。”四姐在灶臺邊一邊刷洗碗筷,一邊說道。“張四姐?那姐姐一定是天上第四個仙女吧?”小玉坐在炕沿上,眨了眨兩只大眼睛一本正經地問四姐道。“姐姐不是天上的仙女,姐姐是從南方來的。”四姐笑著說道。“我不信,剛才大娘才說過,要給文瑞哥娶一個九天仙女,其他姑娘他不要。”小玉還是一本正經地說道。“是嗎?那是大娘逗你玩兒的。”四姐道。“我不信,大娘,這位姐姐是不是九天仙女?”小玉轉過身去問躺著的崔老夫人。“是,是,她就是九天仙女。”崔老夫人道。“啊——”小玉轉過身來,用左右手摳著自己的眼睛和嘴角,對著四姐做了個鬼臉,用來表示對四姐不說實話的抗議。四姐笑笑,不再和她爭辯。“仙女姐姐,你會救人不會?”小玉忽然又一本正經地問道。“救誰?”四姐剛剛洗了鍋,正取過灶臺旁崔老夫人的一條布巾擦手,忽聽到小玉這句話,便急轉身來問。“救武大嬸,還有武大叔,和我翠蘭姐姐。她一家三口昨天就有些肚子疼,今天午飯後更都疼得厲害了,剛才讓人給請來個郎中,可郎中把了把脈卻說“另請高明吧!”,眾人央求他,他便給三人各紮了幾針,稍有緩解他便匆匆走了。那郎中剛走不久,武大嬸,武大叔還有我翠蘭姐姐肚子便又疼起來,武大叔還不時嘔吐,和去年我爹孃和我哥哥的病很相似,怕是兇多吉少了!”小玉說到這裡,文瑞進來,只見他慌慌張張地說道:“出大事了,武大叔人事不醒了。”“唉!老天,這是怎麼了!”崔老夫人坐了起來,雙眼垂淚道。“娘,你老別急,我去看看。”四姐道。“我就說嘛,仙女姐姐一定會救人!姐姐,我領你去。”小玉道。“快走!”四姐道。小玉拉起四姐便出門去了。文瑞一頭霧水,他也便跟了出去。武大叔家就在文瑞窯洞背後,一個磚拱結構的小院門,兩扇木門敞開著。院子裡共有三孔窯洞,面南,磚塊壘的院牆有五尺高連著窯洞兩邊和小院門,小院子方方正正,院子裡有五六隻雞,正在院子西側啄食人的嘔吐物。中間那孔窯洞便是武大叔一家三口住的,小玉、四姐和文瑞匆匆來到屋裡,只見窯洞裡有條一丈長的土炕,五十多歲的武大叔在前炕上爬著,他已是人事不醒。比小玉大一歲的翠蘭爬在後炕上,她按著肚子扭曲著,著。四十多歲的武大嬸哭喊著,她坐在武大叔身邊一手按著自己的肚子,一手用手指掐武大叔的人中xue,其景象真是揪心至極。四姐忙幫武大嬸將武大叔翻轉過來,她輕輕向武大叔吹了口仙氣。然後,四姐又叫武大嬸也躺下,叫翠蘭也掙紮著翻過身來,她又吹出兩口仙氣並伸出手指很快地點了他們三人的三裡xue。然後,四姐叫小玉和文瑞看著武大叔一家,先不要讓他們起來,她去去馬上回來。小玉和文瑞茫然不解地點點頭,四姐便出門去了。這時,炕上躺著的武大叔忽然清醒過來,他看見文瑞和小玉,要坐起來,被文瑞和小玉製止了。一會兒,他一家三口都說肚子好像已經不疼了。武大嬸和翠蘭這才像突然想起了什麼,都驚奇地問起小玉和文瑞剛才那個姑娘的來歷。小玉說是她文瑞哥剛剛領回來的仙女媳婦。武大叔莫名其妙,武大嬸告訴他說:“剛才,是個姑娘救了咱們!”武大叔急忙詢問文瑞詳細。說話工夫,四姐已是匆匆回來,她手中拿著一種叫金簪花的草藥。武大叔他們都要坐起身來見禮,四姐急忙讓他們躺下,便急忙和小玉生火用一個大藥罐熬起藥來。四姐讓文瑞取來幹柴,加大了火,一會兒功夫,藥就煎好了,武大叔家滿屋子都是藥味。四姐叫小玉找來三隻碗,將藥分開,讓武大叔和大嬸以及翠蘭小姐都坐起來一人喝一碗。文瑞道:“你這金簪花能治得了這病嗎?”四姐道“一定可以的!”文瑞還是有些不太相信。這金簪花在溫陽縣一帶地方到處都有,特別是這五六月裡更是生長旺盛,黃黃的小黃花下有一空心獨莖立在地上,地上有一圈葉片平鋪開來。等藥涼了涼,武大叔說:“喝吧,這藥又不壞事。”三人便端起藥來一口氣都喝下去了。他們喝了藥,肚子裡便咕咕嚕嚕吼叫起來。一會兒,三人都覺得心明眼亮,比剛才舒服多了。四姐說:“大叔,你們都沒事了,可以下炕來了!”翠蘭一聽便搶先下炕,高興地按著肚子在地上蹦了幾蹦。小玉問道:“翠蘭姐,你果真好了?”“好了,好了,死不了啦!”翠蘭放開按在肚子上的手又在地上蹦了一下,便和小玉抱在了一起。武大叔和武大嬸也隨即下炕來,對著四姐倒頭便拜。四姐急忙拉起二人說道:“折殺小女子了,小女子才來莊上,以後少不了要麻煩二老和翠蘭妹妹的。”武大叔一家還是千恩萬謝。四姐拉他們坐在炕沿上又叮囑了一番,這才起身告辭。這時,小玉忽然獨自哭泣起來,翠蘭知道她是想起了她的父母和哥哥,便設法來哄她。四姐、文瑞、武大叔和武大嬸看著眼裡也都落下淚來。大家勸了半天,小玉才止住了哭泣,她說道:“你們不要勸我,我是為翠蘭姐姐和大叔大嬸高興的。”有詩為證:
可憐崔小玉,滴淚想雙親;
哥也相隨去,開門獨一人。
當天晚上,四姐讓崔母服了一粒天宮裡帶來的百效金丹,崔母頓覺舒服多了,一夜好睡。二日清早,崔母的病已是好清。文瑞母子二人對四姐也很是感激。早飯後,老人讓文瑞去村裡借了些香燭紅紙,找人寫了對聯和崔老員外的牌位,讓他二人在這簡陋的窯洞前歡歡喜喜拜了天地。村裡人聽說文瑞引回個天仙般的好媳婦,也都來祝賀。有詩為證:
新人確是美如仙,鄰舍家家喜氣沾;
互助互幫習慣事,大爺大嬸樂誇喧。
那時,溫陽縣各村鎮肚子疼的人很多,大部分是窮苦人。有的村鎮病情更是兇險,得病的人上吐下瀉,腹痛如刀絞。四姐用幾棵金簪花霎時治好武大叔一家三口的訊息迅速傳開,溫陽縣許多窮人都出動去採金簪花——神奇的是不管患者的病情有多嚴重,一服這湯藥準能好,真是立竿見影,效若桴鼓。有詩為證:
路邊溪畔女和男,個個歡欣露笑顏。
老少釆摘花骨朵,人人感謝四天仙。
金簪花的奇效,讓縣城裡的一些些為富不仁者看準了商機,紛紛僱了人漫山遍野去採,想要壟斷這神奇的草藥。可他們的人早早出去,傍晚卻總是空手而回,都說這草藥已被人採光了,他們跑了一天,也不見一株。可是患者的親人出去,卻是並不難找。有些富豪偏是不信,他們親自上山,躬身鑽溝,一個個累了個氣喘籲籲滿身臭汗,卻真是找不到一株半棵。他們還是不死心,便偷偷地跟著窮人們跑,可人家採起來是金簪花,他們拔起來卻變成了刺葉小薊,葉片周邊鋒利的針刺刺得他們的手指直流血,他們捏捏手指,咬咬牙,只好作罷,他們哪裡知道,這方圓百裡的金簪花都是被四姐吹了仙氣的。
一個多月過後,這種類似霍亂的怪病在溫陽縣境內便不見了蹤影。這神奇的金簪花它是何物呢?其實它就是蒲公英。往年,這草花在溫陽縣是再普通不過了的,像地畔敗醬這種苦菜花一樣,只是人們不完全懂它們的功效,對它們不注重而已。從此,溫陽縣的窮苦人誰都知道崔家莊有個十分有本事的媳婦叫張四姐。崔家莊的鄉親們抽空幫文瑞整修粉刷了兩孔窯洞,大娘大嬸們還送來幾盆花草,為文瑞和四姐收拾起一孔“新房”。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崔母頭上的白發一天天少了,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健壯起來。
秋後,有收購古玩的商人走村串戶,四姐賣了幾件首飾,讓武大叔幫文瑞買了幾畝地,還買了一頭大黃牛。接著,四姐又把小玉收留在身邊,像待自己的親妹妹一樣。白天,文瑞劈柴挑水餵牛,四姐紡花織布,小玉喂雞,伺奉崔母。夜晚,四姐教文瑞和小玉讀書,在清晨,四姐還教小玉練功,習武。崔文瑞天生聰明,他小的時侯,崔母已用沙盤教他識了不少字,如今得到四姐教誨,很快便可以自己讀書了。小玉骨軟身輕,純敏有靈氣,又得仙子真傳,經過一冬苦學苦練,她很快就成了一位小女俠。到了第二年春天,崔文瑞將另三孔舊窯洞都整飾的煥然一新,他顧木匠打了院邊幾棵柳樹,又僱來泥瓦匠蓋起幾間瓦房,還修起了院牆,安上了大門,儼然成了崔家莊一戶象樣的人家。
這才是:
運去飛鷹墜,時來枯樹榮;
員外該欣慰,崔母笑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