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一百七十四章揶揄
朝廷貢品的案子告了一個段落,劉銘的死算是將此事徹底的平息了下來,宮裡太後滿意,朝堂上百官也滿意,而沉寂了多日的昭德宮,也漸次恢複了往日的風光。
禦史言官們是有眼色的,起初大夥兒琢磨著,劉太監這麼一番獲罪,昭德宮是不是也會受到牽連,可誰也不敢輕易的上摺子,於是就紛紛觀望。
可是觀望來,觀望去,得到的,卻是昭德宮複寵的訊息。
徐貴妃又變回了昔日的那個徐貴妃,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專寵六宮,連太後也奈何不了她。
王殿明打從這事兒之後,幾次上折要辭官,但天子都給壓了下來。
倒不是說如今的朝堂他離不開王殿明這麼個人,內閣少了王殿明,照樣有人能頂上來。
但問題就在於,自衛箴他們從福建歸來,所上稟的關於劉倫和霍東致的那件事,鄭揚差了這麼些日子,也沒能查出個端倪來。
皇帝幾次三番的催問,可都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內閣的次輔,還有這個霍東致,這兩個人身上還不知道藏了什麼秘密,或許是通倭,也或許,根本就是想要掌控福建,自立為王呢?
天子為這個,不敢輕易的放王殿明離朝。
如今有王殿明坐鎮內閣,他們兩個鬧不出大動靜,可一旦王殿明離朝而去,內閣還不叫他兩個打成一鍋粥?
內閣一亂,朝堂必定大亂。
故而王殿明的幾次上折,天子都不予理會,後來他上摺子勤,皇帝索性看都不再看。
他鐵了心要辭官,摺子不批複,他求請旨入宮來覲見,弄得皇帝沒了法子,幹脆稱病不出,連朝也不上了,大小事情全都交給內閣和司禮監去議,他只說精神不濟,誰也拿他沒辦法。
反複弄了這麼幾次,弄得王殿明也不敢再逼了。
好嘛,他什麼都沒幹呢,天子就弄得不上朝了,他再要逼幾次,還不知道什麼樣呢,到時候,他不成了千古罪人?
而就在這君臣的角逐之中,衛箴與謝池春的婚事,也有禮部敲定了章程,把吉日定在了臘月二十三那日。
因是天子賜婚,加之謝池春是個孤女,六禮便省去很多麻煩,況且明眼人都知道,公主府不待見這個兒媳婦,襄元殿下沒少往宮裡頭跑,朝臣不敢說什麼,後妃們明面兒上也不敢議論,可私下裡,那真是眾說紛紜,可歸根結底一句話,這位天之驕女,壓根兒沒看上謝池春,進宮見陛下,那是為了這場賜婚的不滿而來的。
不過襄元大概是受了教訓的,先前她無意之中得罪昭德宮,皇帝在好長一段時間裡,都給了她冷臉子,這迴天子賜婚,於尋常人家,那是皇恩浩蕩,她心裡有諸多不滿,卻也不敢再那麼明著指責皇帝什麼。
說到底,皇帝禦極做天下主太久了,他的任何決定,其實容不得旁人置喙。
她可以有不滿,而謝池春也的確配不上國公府的門第,這些皇帝不是不明白,所以她發發牢騷,皇帝聽了,可聽過,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