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九十五章真正目的
濟南府的暗線回話,已經是七天後了。
他們趕路的腳程不算慢,已從徐州過鳳陽,次過瀘州,入了池州地界。
這條路線是在離京初,衛箴與鄭揚二人商量過的。
自京師出發,沿河間府入山東濟南府,過兗州而入南京,南直隸這裡徐州、鳳陽、瀘州至池州到徽州,幾乎是不需要繞什麼彎路的。
本來先前鄭揚想的是,過徽州後,再南下直行,便可到江西、浙江與福州三省的交彙處,再經由此過邵武,轉道建寧而入福州。
可是衛箴不願意,三省交彙往來通商,繁華太過,他們此行雖不必微服,但根本就不適合太招搖。
如果汪易昌真的通倭,他就該知道,這事兒瞞不住,朝廷早晚會知道,也一定會派人來查。
汪易昌當年回京述職,見過鄭揚,也見過他,只要叫人畫出他與鄭揚的畫像,再派人到交彙的縣鎮盯著,必經之路但凡見了他們身影,福建那裡的一切動作都會停止,先前的痕跡也會被汪易昌盡數抹平。
巡撫上摺子說是有證據的,可這證據是什麼,誰都不知道,連送到內閣的摺子上都隻字未提,實在不能不叫人多留個心眼。
故而衛箴嚴詞拒絕,擇定了過徽州後轉道衢州,而後直奔溫州入福寧,再往福州而去的路線。
為這個倆人還爭執了好久,當然了,臨了還是鄭揚低了頭。
沒辦法,聖旨是下給了衛箴的,他是來當幫手的,並不擁有這趟查案的最高指揮權,既然衛箴一口咬定了這條路線,他還爭個屁,不就是繞遠了些嗎,反正耽誤了事兒,跟他又沒關系,路線是衛箴定的,又不是他。
厲霄帶著來信見衛箴那會兒,鄭揚也在,所以他猶豫了下,沒開口。
鄭揚看見了他手上的信,嗤了聲:“濟南府的事,我還當你真就丟開手了。”
衛箴翻了下眼皮,也不說話,就直勾勾的看他。
鄭揚拍拍手站起身:“規矩呢我都明白,也不會做小人,你們說你們的,我呢,找小旗去談談心,橫豎歇腳無趣,是不是呀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