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南京,經歷千年風雨的城牆在陽光下古舊而安靜。
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兩旁的梧桐樹的葉子在風中輕輕晃動。
胡翼起初對于軍事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他就開始認真了起來,他沒想過自己要當一名沖鋒陷陣的軍事指揮官,他只想做一名特工,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用最有效最簡單的方式給敵人致命一擊,這才是胡翼想了解的。
他認為獲得敵人的情報要比單純的依靠武力作戰更重要,有的時候在戰略上一條重要價值的情報,完全比得上一個整軍對於戰場的影響力。
自從父親死後,自從他第一次殺人後,他覺得自己可能很少有機會認識新的朋友了,但是現在看來,他原來的想法或許是錯的。
也許生活給你絕望的時候也會教會了你如何尋找希望。
胡翼覺得能夠在自己最無助最孤獨的時候認識他們三個,的確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劉裕民一直都在追求他想要做的事情,他現在所做的也就是為那件事情做準備,他很執著也很認真。胡翼記得劉裕民說,他時刻準備著這一戰,他一定要將日本人趕回老家,並且他一直也在為此努力,他覺得自己與劉裕民相比好像缺少了點什麼,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周耀輝一直都是一個真誠的人,除了他的寬容和體諒,胡翼看得出周耀輝也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那個叫做趙詩婷的女孩子對他的影響一定不小。
黃文安的性格還是有點像自己的,他是南京警備副司令的兒子,他好像一直都自認為是最優秀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全校第一的成績,而是因為他獨到的見解,胡翼早就已經知道黃文安是一名軍官,甚至連他什麼時候參軍,在那個部隊都一清二楚。
他看著整天到晚學習刻苦的劉裕民和周耀輝,心想:這兩個小子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這個星期南京已經下了三場雨,空氣很潮濕,宿舍裡的一件白色的背心已經晾了三天了,還是沒有完全幹透。
由於剛下過雨,土操場的眼色變成了暗褐色,軍校的學員整齊劃一得在操場上進行例行早操。
早操結束後,四個人在上完政治理論課後回到了宿舍。
第一個回來的是劉裕民,他一屁股倒在了床上,看起來心情並不太好。
這時,周耀輝和胡翼抱著課本走了進來。
周耀輝放下課本,過了很久,說道:“我想你們都看中央日報了,第五次圍剿取得勝利,紅軍傷亡慘重,主力開始轉移。”周耀輝嘆了一口氣,“到目前為止這仗都打了七年了,看來還是沒有見分曉。”
黃文安很少說話,這次他遇到了他不得不說並且一直在思考的話題,“七年的時間並不算不短,紅軍比想象中的更難對付,紅軍多以機動作戰為主,往往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處,雖然取得初步勝利,但不能算是戰勝紅軍,過於心切,反而適得其反。”
胡翼開口說道:“我想日本人是絕對不會等到中國解決內戰問題的,他們利用這一點已經蠶食了東三省和熱河,後面的情況也許會更糟。”
劉裕民站了起來,說道:“共産黨以前發表過《中國共産黨為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他們的態度很明確,應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動員全國對日作戰,把日本人趕回島上去。”劉裕民目光堅定,握緊了自己的拳頭,好像握住了什麼東西一樣。
黃文安皺著眉看著劉裕民,緩緩說道:“日本有金屬工廠六千家,機器工廠九千家,化工廠四千家,大兵工廠四千家,一年能産鋼六百萬噸,汽車一萬輛,船舶四十萬噸。兵工廠一年就能生産步槍十萬只,火炮五百門,坦克五百輛,飛機一千五百架,軍艦五萬噸,是我國十倍,如你所說,如果與日本全面開戰,關乎民族存亡,如何戰?怎麼戰?”黃文安的記憶和他的成績一樣出色,這些資料讓他的分析更加的嚴謹,他言及於此,看著劉裕民,靜靜地等待著他的回答。
劉裕民明白黃文安的意思,他思慮了很久,才說道:“若中日開戰,必定由區域性戰爭轉向全面戰爭,再者,國內有一部分人認為,在日本國內有擴大派與不擴大派之分,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兩派是對於全面侵華戰爭的時間上存在分歧,並非在對華戰略上存在分歧,征服中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所以中日之間必有一戰,若一味求和避戰,在戰略上我們將失去先機,處處被動,所以,要戰,並且要全國動員,我們要準備持久長期作戰。”
黃文安聽完,對於自己眼中的這個“小子”,似乎又有了新的認識,對於以前的看法頓時大為改觀。
黃文安輕輕地點點頭,過了很久,說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你忘了中日之戰還會影響到世界格局,我認為中日之戰也是世界格局之戰的前奏。”
周耀輝說道:“沒錯,蘇聯、美國、英國定會坐視不理,日本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戰爭初期全力進攻中國,若內戰不結束,我們還會處於被動。”
“明天要開對紅軍作戰勝利分析課,開來各位好像有的說了,應該讓教育長聽聽,讓他知道學生們在想什麼。”胡翼突然開口道,擺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黃文安沉默了,他明白鬍翼的意思,因為胡翼的話在他看來就如一針見血。
言及於此,四個人都沉默了,現在的局勢越發的複雜急迫,對日方針和戰略的不明確讓他們覺得很不安很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