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還是給我講一個統一的方法吧!”
“額……”
多次給表弟表妹們講題之後,他驟然發現,這個時代的孩子,和過去可有些不一樣。
至少,現在的表弟、表妹們,和過去的自己可完全不一樣。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那個他,不太喜歡總結啊什麼的,畢竟,總結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就是死記硬背。他不喜歡用這樣那樣的死套路去解題,他信奉一個原則,不管黑的貓,還是白的貓,只要可以抓到老鼠的,那都是好的貓。
就比如解方程,現在的老師,給學生們劃了很多個步驟,什麼去分母啊,去括號啊,什麼移項啊,合併同類項啊,他那個時候,其實就只盯著一個點,就是要把未知數的係數給化為一。
當然,也不能單純的說誰好誰不好,只能說,如果是過去那個時代啊,更著重於思維的鍛鍊,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能夠直接達到老師們想要的水平,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差生。
而現在,更著重於歸納總結。
一道題,我可以用什麼方法解出來,我可不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出同一型別的所有題呢?
所以,他讀小學的時候,所用的解題方法,如果放到現在啊,那都是野路子。
畢竟,那個時代的老師,也不會給你說這個模型啊,那個模型什麼的,好多的方法,都是他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所摸索出來的。
那個時候,他只管把題做出來就好,並沒有考慮什麼固定的模型啊什麼的。
但是現在,為了把一道題給表弟、表妹們講清楚,他不得不給他們進行歸納總結啊!
“要是以後遇到這種題呢,你就這樣去做。首先,找出整點,比如,十一點整,兩點整,先找出這個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所在的位置,然後,再確定他們一起走了多少分鐘,再找出這多少分鐘後,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因為我們沒有考慮秒針,所以,不管是分針,還是時針,都是一格一格的走的,你要知道,當分針每走一小格的時候,時針,恰好走了它所在的那個大格的六十分之一,至於這個六十分之一,你應該知道是怎麼來的吧……”
聽言,小表弟只是若有所思的說道“是因為,一小時有六十分鐘!分針一分鐘走了六十分之一,時針同樣也是六十分之一……”
看得出來,他的這個小表弟,還是很聰明的嘛!
隨著時代的發展,他越來越確定一件事情,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遙想當年,現在還在表弟家裡面“鑿壁偷光”的那個人,就是沒有看清楚這一點。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那個人是怎麼對待所謂的差生的。
那個時候的鄉村小學,可沒有城裡面的小學那樣的高大上。
那個時候上廁所,人中金自由落體而入的,既不是什麼蹲便器,也不是什麼坐便器,而是實實在在的茅坑,若是直接俯視,裡面堆積如山的,全是屎。
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噁心。
畢竟,大家都是農村人。
還記得剛進入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知道“沖廁所”這個概念,還嫌城裡人太麻煩呢!
小學時期,清潔都是由學生來做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打掃廁所。有一個工具,叫做攪屎棍。它們的任務,就是把那些堵住茅坑的人中金給捅下去。
畢竟,農村裡面,可沒有所謂的下水道。
那個時候用水也不是那麼的方便,所以,每個教室裡面,都有一個大水桶,裡面裝著水,是學生從學校旁邊的池塘裡面提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