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是大俠、宗師,有人認為他不過是凡夫俗子。崇拜也罷,羨慕也罷,研究東方文化的學者,還是會經常遭遇那個開始有碎嘴傾向的老人。因為武俠數十年,從感人的小說文字,到改編得越來越俗不可耐的影視劇,它已經成為一個四通八達的文化焦點、十字路口。
——不讀金庸,就不懂一半的中國文學。
記得這是某位狂熱的金學研究者所下的斷語,有點誇張,但不是太誇張。
而在另一個時空,華夏武俠面世一年多以來,除了孫長卿發表過幾篇長評外,學術界一直冷眼觀瞧。
讀者狂歡?
《又一次文學革命》?
對不起,讀者是盲目的,至於看似唯一的學術論文,不過是型別文學圈內自娛自樂而已。
在多數學者心中,燕大沈哲寫武俠只是“少年遊俠”的表現。
雖然不足為怪,可也不足為奇。
年輕人興趣未定,在學術界搞搞小地震,肯定不如千萬讀者粉絲更加誘人,靜觀其成長便好。
沈哲此時身在中海一間普通書房,想起彼世那所赫赫有名的大學。
現代文學研究泰斗嚴家炎先生,打破堅冰,率先在北大開設《金庸小說研究》課程。果不其然,立刻遭到保守勢力的陷害和瘋狂謾罵,連社會上都不例外,“誤我青年、毀我文學”之類的攻擊紛至沓來,槍林彈雨一般,頗有踏平北大之勢。如此壓力下,嚴先生依舊促成了北大授予金庸名譽教授頭銜。金庸之名、之作品開始進入各種文學史。
如果沈哲面對同樣的情況……
當然,現在他所處的環境和當時並不相同。
——不存在幾乎全盤否定武俠小說、否定華夏傳統文化的洶湧攻勢。
一次現代文學課後,李姓女教授笑問:“沈哲,為什麼要在武俠上花那麼多功夫?承載思考成果的話,嚴肅文學會不會更好?”或許能代表學術界的主流看法。
沈哲並沒有正面回答。
——————
ps:抱歉,趕路兩天,又被小外甥女纏住一天。
然後,三天時間悲劇的一千字。
明天晚上恢復更新。
人品掉慘了。(未完待續。)
喜歡文道宗師請大家收藏:()文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