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昨天從網上流傳出來的,作者就是寫《那些年》的桃花島主。”
章老師隨口道:“打油詩啊,和你們學習有關嗎?那本小說也不要再看,真喜歡的話,放假的時候可以看看,現在發現還是要沒收!”
辦公室已經沒收了幾十本了,印刷的,還有手抄的,這得耽誤多少學習時間?
他當然也讀過那篇小說,寫的就是同齡時期的故事,很能共鳴,難怪學生都喜歡看,作為老師卻不能鼓勵。
那名女生可能成績不錯,不怕老師,從本子上撕下一張紙,跑上去交給老師。
章老師一看,臉色變得非常精彩。
女生追問道:“章老師,你覺得這首詩和我們課本上的詩詞相比,怎麼樣?”
章老師茫然抬頭,搖了搖:“這是現代人的新作?”
“是。”
緩了緩神,章老師道:“這是一首近體詩,開頭四句還是迴文體,到處都是花、酒豔語,讀起來卻沒有絲毫靡靡之氣。有很強的畫面感,形象凝練,現代人能寫出這樣的詩詞?”
女生繼續問道:“章老師能不能解釋一下五陵豪傑是什麼典故?”
這是全詩唯一的難點了,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章老師想了好一會,才遲疑道:“應該是五陵原這個地方,埋葬著漢代五位帝王……”
……
《桃花詩》在網路上鬧的動靜不小,很快就傳到中海文聯。
文聯是三級機構,總部、地區文聯和市文聯,中海文聯處在第二級。
“很好的一首詩!”
主席譚易穩坐辦公椅,口中嘖嘖說道。
秘書一大早就送來一份檔案,上面只有一首詩,譚主席看了看,眼前就是一亮。
“哪位詩人的新作,不會是江老先生吧?”
“不是江老師的作品,是一位新作者……”秘書偷眼看看主席,似乎欲言又止。
“怎麼了,在我面前還有話不能說?”譚主席不悅,“什麼事瞞著我……咦,作者是中海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五十多歲的譚易是以小說進入文壇的,他最初的作品,大都是描寫社會變革中青年人的生活,也就是當時的青春文學。
成名後創立《青年人》雜誌,至文聯成立,一躍變成中海銷量第一的青年雜誌。
譚易卻忽然改變了興趣,把雜誌社交給了大兒子,自己進入文聯,很快憑自身名氣被選為主席。
他有三個兒子,一父三子在中海名氣很大。
大兒子譚立業和他很像,愛好文學,可惜創作幾部書銷量都不盡如人意,只好老老實實當總編。二兒子譚立群專門利用父親的名氣做圖書批發,成了一個商人。
三兒子譚立行,就是筆名知秋那個,最是不學無術,但家學放在那裡,總算沒變成完全的廢物。
開始成天無所事事,不知道怎麼說服了大哥,讓他擔任了三室主編。
譚主席雖然對大兒子的決定不滿,但沒說什麼,總不能把小兒子再趕出雜誌社到處瞎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