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梁老當年的情況何其相似。
1954年,太極派與白鶴派因門戶之見起爭執,進行擂臺比武。當時街頭閭巷以為談資,議論紛紜,反響熱烈。梁老以此為契機,創作了其本人武俠處女作——《龍虎鬥京華》,甫登出即廣受歡迎,從而拉開了中國武俠小說復興的序幕,同時預示了新派武俠小說繁榮期的到來。
沈哲後來想想這則傳聞,覺得武俠的興起或許也是一次偶然。
在梁老之前,“俠”是具有兩面性的,一面是讚美,一面被認為“俠”與“盜”同體,是反秩序的。
所以才有江湖的說法,江湖人行蹤隱秘,交流都使用個各種黑話切口,見不得光。
一次比武,讓梁老偶然提出“以俠勝武”,到後來查老先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才讓武俠這個文學類別登上大雅之堂,為主流社會所容。
兩個聲音聽上去顯得有些空洞,但無疑是武俠的最強音。
尤其是前者,在黑暗中找到一抹亮色,才被後來公認為新派武俠的開派祖師。
讓後來的沈哲略顯可惜的是,梁老的作品依然沒有完全脫離舊派武俠的一些樊籬,帶著說書人的痕跡。往往開篇精彩,收尾的時候讓人鬱悶,故事性稍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一點被後來的查老先生完全超越,成就一代宗師之名。
給“俠”重新下了定義之後,才有了後來郭靖守衛襄陽的壯舉,楊過擊殺蒙哥的傳說。
沈哲也打算遵循原時空新武俠文學的發展規律,或許還有向梁老致敬的心思,第一部小說選擇的就是《龍虎鬥京華》。
……
“楔子:夜雨空山,深宵來怪客,自雲蒼狗,古剎話前緣”
“罰水萍飄,蓮臺葉聚,卅年心事憑誰訴?劍光刀影燭搖紅,禪心未許沾泥絮,繹草凝珠,曇花隔霧,江湖兒女緣多誤,前塵回首不勝情,龍爭虎鬥京華暮。”
在文件上敲完開篇詞,沈哲搖頭晃腦唸了一遍。
梁老的文學造詣,在一票武俠名家之中或許是最高的,查老先生也未必比得上。
“咦,阿哲,你這是準備寫什麼書,這個是你想出來的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林語菡探著身子從後面看著電腦螢幕,看到開篇後,驚疑了一聲。
沈哲回頭笑道:“有感覺吧,是一篇武俠小說。”
“是我爸喜歡的那種小說?”
沈哲搖搖頭:“有些不同,咱爸那家雜誌社主打的是俠客小說,我寫這個有些變化。”
“哼,”林語菡用手打了他一下,“你臉皮怎麼這麼厚……”
隨後問道:“那你準備向我爸投稿?”
“語菡,我正準備和你說說這事,也想和林叔叔談談。”
林語菡詫異道:“談什麼?”
“《東方俠客》這家雜誌社太小,我今後會寫出很多武俠小說,這家雜誌社承載不了。所以想建議林叔叔換家單位,最好是《華夏青年》吧,以前和他們合作蠻愉快的。”
“那你自己和咱……我爸說去!”
正說話間,編輯蘇薇的回信來了。
“明天上午派車去接你。”
喜歡文道宗師請大家收藏:()文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