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真是太有趣了。”
《少兒365》主編辦公室傳來一陣老年女子的歡暢笑聲,年輕編輯們紛紛相顧莞爾,投向總編室的目光帶著崇拜的情緒。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都知道總編甄奶奶七十多歲了,依舊一顆童心不減,每當看到好故事都會像年輕時那樣發出爽朗的笑聲。
華夏最出名的那個人,不是首相,而是一輩子精力都獻給了少兒文學的甄奶奶。
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所有的華夏少年兒童都是伴隨著她的故事長大。
她的名字早已經被人們選擇性忘記,即使三十多歲的華夏人回憶起童年時期,可能記不清自己的小夥伴,但必然還會記得那個稻草人,腦海自動浮現一張慈祥老奶奶的面容。
“這架直升機真漂亮。”小螞蟻打量著機艙說。
他忽然看見了舒克的尾巴,“喲,你的繩子真像老鼠的尾巴。”
“啊,是嗎?”舒克一驚,這才想起忘了將尾巴藏起來,他一邊把尾巴往褲子裡塞,一邊說:“直升機上的繩子都是這樣的,有彈性。”
“哈哈,這個沈哲同學真是太有意思了,一隻老鼠也能描寫的這麼充滿童趣。”
總編室再次響起笑聲,一位女編輯忍不住好奇,蹦跳著推門而入。
她臉上帶著嬌憨的模樣,笑嘻嘻問道:“甄奶奶,您見到好故事啦?”
“是小琪啊,”辦公桌後的老婦人抬頭,臉上皺紋都笑成了花,“你們也都拿去看看,一個叫沈哲的高中生投來的稿子,逗死人了,看樣子還是長篇,下一期可以放在第三版,推薦給爸爸媽媽們。”
她繞過辦公桌,七十多歲的老人卻腳步鏗鏘,看起來比年輕人還活躍。
“呀,甄奶奶,怎麼能放在第三版呢?”
《少兒365》的編輯室氛圍很融洽,就像一家人,沒有上下之分,可能和平時接觸的故事有關。
這家雜誌的第三版向來都是甄奶奶的專屬,基本上每期都會在上面發表最新創作的一些童話故事。華夏讀者也習慣買到雜誌後首先翻到那一版,然後講給孩子聽。
“你這丫頭,真以為奶奶還能想出孩子們願聽的故事啊,都七十多了。”
小琪道:“就是嘛,我還是願意看甄奶奶您的故事。”
“就放那一版,這個故事只有三個章節,已經能看出是一篇好故事了,孩子們肯定喜歡。”
“哦。”小琪接過稿件,心裡有些不樂意。
一個高中生寫的童話,怎麼可能比得上甄奶奶的故事好看。
……
紅油添香伴抄書。
沈哲的書房多了一個女孩,自從知道《那些年》的作者後,林語菡就纏上了他。
追問沈佳宜和柯景騰是不是以他們兩個為原型,沈哲當然是矢口否認。翻著白眼說,你願意做沈佳宜,我可不願意做柯景騰,讓林語菡小小失望。
填完志願後,沈哲便開始了自己的搬運大業。
林語菡除了每週末兩次的美術課,也變得無所事事,泡在沈哲的書房裡看閒書。
更遠的不說,華夏當今俠客小說和原時空20世紀中期的情況差不多,產生於大變革時代的社會現實。內容大都是舒胸中不平氣,創造世間樂土,就離不開爭勇鬥狠、綠林和鏢師那一套。
這種情況其實和“俠”的關係不大,更加偏向於“武”。
這就造成了雖有近百年的發展,俠客這個文學類別依舊得不到文聯承認。
文聯主辦的各種頒獎、徵文活動,從來沒有俠客這個類別,江湖和廟堂涇渭分明。
有關俠客的出版物,作者評定星級也只能單靠銷量說話。
積累了很多讀者,像林遠志這樣的堅定擁躉也不少。沈哲看過一篇統計表,二十年前全國俠客小說讀者四千多萬,到新世紀開葉的時候,差不多隻剩一千萬左右,可見整體趨勢是走下坡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