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戶部尚書馬興邦帶著幾名文臣從幹元殿中出來, 溫渺也在其中。
歸降大周之後,這位大儒並沒有如大多數人預料的那樣歸隱田園, 而是選擇了入大周朝廷為官。
南陳國滅之後, 南陳的官員和士兵原意為新朝效力的比秦諾原本預料中的多,未嘗不是因為他帶動的功勞。
見到方源,溫渺含笑招呼了一聲。
方源注意到他們幾個手中都拿著東西, 溫渺笑道:“皇上賞賜的炭筆和紙張, 內府新出品的。用這個不必磨墨, 記錄東西和計算數字都方便多了。”
方源早就見過, 這玩意兒最早在軍中和商旅之內普及開來, 畢竟在外行走不便, 筆墨紙硯佈置起來都麻煩, 用這個記錄點兒東西簡直太方便了。內府新出品的這一款, 字跡格外清晰,想必不久就會在民間流行開來吧。
進了內殿。年輕的皇帝正俯首在案頭,手裡的筆杆子搖著。
見到方源進來, 他心煩氣躁地將桌上亂七八糟的紙張一推。
“正在跟一幫老頭子掰扯今年的支出方案呢,計算起來好麻煩。”
年輕的皇帝抱怨著,要是有個計算器就好了,贊美現代科技,古代的算盤真是太難用了!
方源已經習慣了皇帝這種偶爾蹦出的莫名其妙的話語,上前替他將桌案上亂七八糟的摺子和文書收拾好,目光掃過桌案角落的一摞白紙。
紙張細膩潔白,一看就是上等品。方源問道:“這就是之前內府新出品的白環紙?”
最近格物司又對紙張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良, 將上等紙的造價降低了一半以上,工藝流程也有所簡化。
“是啊,朕決定在今年將之推行天下。”
“內府又多一樁收益,皇上的內庫不久便可盡複舊觀了。”方源笑道。
“不是將紙販賣到天下,是將製作工藝推廣出去,讓天下的造紙作坊都能夠升級。這樣才能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紙張成本。”秦諾解釋道
這個答案出乎方源意料之外。
對他疑惑的神情,秦諾細說道:“不同的物品,處置方式當然不一樣。琉璃酒水這些,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奢侈品。靠著他們來賺銀子,豐富朕的小金庫。而紙張這些都是日常用品,將之放於天下,是造福於民。也有助於文字的傳播。”
中國在農耕社會發展了幾千年,文明程序緩慢,秦諾感覺,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文化的傳承效率太低。在古代,書籍非上流社會的人無法接觸,加上為了節省紙張,很多記錄都盡可能地減縮,能用三個字說明的不用五個字。
筆墨紙張是文明傳承的載體,更廉價便捷的工具才能讓知識傳播地更廣泛準確,才可以造就更多的人才。否則,就算愛因斯坦投胎到了古代社會,接觸不到文字,一輩子也只當個農夫。
“不過內府的生意也不能放鬆,不知道這一趟出海,能給朕帶回多少銀子來。”秦諾暢想著滿載而歸的商隊。
自從北疆返回之後,今年開春,內府迫不及待重整生意,就在上個月,利用改建的船隊,十二艘大船從安東港出發,往東瀛航行而去。下個月第二支船隊將要往南洋方向。
這是秦諾海貿生意的第一次試水。
船上裝載的貨物種類豐富,數量卻並不多,這一趟船隊的主要任務是熟悉地方文化和市場,採購地方特産,打通商貿管道。
東瀛和南洋,以前也有冒險的行商去過,都有固定的航道,所以秦諾並不擔心這一趟遠航的成敗,差別只在收獲多少罷了。再過幾個月,將要有更龐大船隊準備往遙遠的西洋土地探索。那才是耗時長久的大工程。
需要籌備的不僅僅是船隻,還有各類人才……秦諾發愁地想著。
方源笑問道:“皇上這些天不要太煩躁,小心經脈不暢。”
秦諾不置可否地哼唧了一聲。
收拾好東西擱在一邊,秦諾將手腕伸出,方源抬手按了上去。
溫熱的內力沿著經脈遊走,溫潤舒坦。秦諾渾身都透著一股懶洋洋的倦意,簡直忍不住要睡過去了。
“皇上的傷勢沒有什麼大礙了,這樣臣也能走得放心些。”方源笑道。
他明日就要啟程南下了。今日入宮一趟,除了稟報軍務,主要就是擔心皇帝的功體。
“朕早就說沒事了。偏偏你們還這麼操心。”秦諾抱怨著。
方源無語地看了他一眼:“皇上再來這麼一出,只怕半個朝廷都要嚇得癱瘓了。”
他說的是半個月前的一場烏龍。